Q:我女兒才剛剛上國小一年級,我發現她居然已經會跟同學借錢去福利社買東西,買回來的又都是些家裡已經有的小東西,我該怎麼去糾正她這種愛買東西,又喜歡跟人借錢的行為呢?
 
A:福利社是學生們經常流連忘返的自在天地。對很多國小新生來說,逛學校福利社是他們第一次獨自「上街」的經驗,興奮之餘,難免狀況百出。


  「錢」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有錢的存在,但一直要到六歲左右,對於數字較具概念時,他們對於錢的數目及價值才會有較正確的認識。所以,錢對孩子而言,是一點兒都不陌生的,但「用錢」卻是件需要學習的課題。


  由於傳播媒體的發達,孩子們暴露在一大堆廣告誘惑之中,若父母不加以教導或限制,孩子很容易就養成沒有節制的消費習慣。為了建立正確的消費觀,父母必須及早為孩子示範正確的消費行為,例如:教導孩子如何挑選必要且符合經濟原則的商品,並採取計畫性的消費,不購買不必要的東西;當然,為了適度滿足孩子的購買慾,可以在特定的節慶日,或在獎勵的情況下,讓孩子充分享受購物樂趣──當然,孩子的購物行為仍應在大人的監督及引導下進行。


  上了小學的孩子,很容易受到環境及同學的影響,消費慾望驟然高漲。您女兒會向同學借錢,顯示出她的消費慾望尚未滿足,更顯示出她在「用錢」的技巧上,需要更多的關注。


  一般而言,大班或剛上小學的孩子,可以嘗試定期給他一定數量的零用錢,讓孩子藉由支配零用錢,有機會學習如何管理自己的金錢,既滿足購買慾,也減少發生偏差行為的可能性。


  學童間的借貸行為,不但容易引起糾紛,更有可能造成孩子不懂得節制跟珍惜金錢,因此,可以透過親師間的配合,在團體裡訂出規範,以減少類似行為的再發生。


  不過,借貸行為有時也是孩子在緊急時所展現出的一種應變能力,父母可讓孩子清楚地知道在哪些狀況下可以向人借貸,如:公車儲值票掉了,需要錢搭公車回家時,並灌輸孩子有借有還的負責觀念。


  只要父母能夠妥善運用零用錢的發放,多關注孩子的用錢狀況,並取得老師的配合,相信日後孩子向人借貸的行為會減少,用錢的能力會更趨成熟。


from:信誼『育兒G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頑皮x2的臭爸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