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工程/平衡的快樂計分卡


作者:盧希鵬  出處:天下雜誌


平衡計分卡是最近在管理界最夯的管理工具之一,它提供了可衡量的數字,來串連企業願景、目標與行動,由哈佛大學名師羅柏特‧科普朗(Robert S. Kaplan)及大衛·諾頓(David Norton)提出。



他們提出財務、客戶、流程與學習四項企業目標,以檢視企業策略是否平衡,並發展出可執行與衡量的策略藍圖。如果對照我所提出的快樂四感(價值、富足、寧靜、安全)與4D快樂工程方法論,是否也能為企業或個人勾勒出平衡的快樂可執行藍圖?或稱之為快樂工程的快樂計分卡(Balanced Happiness Card),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願景:藉由診斷(Diagnose)步驟的快樂四感問卷,瞭解自己的快樂平衡狀態。例如,當我要對我媽(銀髮族)的快樂設計時,診斷老人家比較缺少的是價值感,所以要強調價值感設計。對我兒女的診斷則是天天快樂玩耍,缺少一些寧靜感。如果針對日前富士康跳樓事件做診斷,員工缺少的可能是富足感與價值感。不同人在不同時間會有不同的快樂願景,必須常檢視是否平衡。


2.目標:在發現(Discover)步驟中,要發覺構成快樂四感中的快樂元素有哪些,並發展出快樂元素的目標與目標間的因果關係。如價值感元素包括做個有用的人與受人尊重。若要達到價值感元素的目標,就要發展自己的富足感目標,如學習、多元活動與感恩。富足感目標要達成,必須還要達成安全感目標(如健康、金錢),與寧靜感目標(如信仰、空間)等等。快樂四感的元素間有著相關聯的因果關係,彼此牽動著。


3.策略:若要完成快樂元素目標,要設計(Design)哪些策略?如果要讓我媽感到有價值,就要讓她幫我準備早餐。若要讓我的兒女有寧靜感,我就要找機會與他們單獨相處與深度對談。若要幫助富士康員工找到富足感,加薪或許會讓員工快樂。這個步驟中,瞭解自己與他人的快樂元素,並思考如何設計個人化策略來滿足這些目標。


4.衡量:彼得杜拉克說,沒有數字就沒有管理,所以策略都要有可以衡量的目標。但是這些目標不是要給人壓力,而是要讓人瞭解快樂策略的執行現況。像是每周兩次吃老媽媽做的早餐;每周末帶孩子看電影獨處談心;富士康員工加薪多少百分比等等。


5.行動:若要達到目標數字,執行策略的行動方案包括誰負責、做什麼、如何做、何時完成以及預算等資料,並且要反思(Deliberate)這些行動後面的效果與意義。像是陪媽媽吃飯與陪孩子看電影都要花時間,自己會不會太忙?對於富士康加薪的衝擊相當多元,因為富足感常常是比較出來的,加薪的舉動一定會造成其他工廠員工的富足感低落,間接讓富士康員工能有價值感,覺得自己被人羨慕,進而更珍惜生命。


(作者是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訪問學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頑皮x2的臭爸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