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內基學》我學過最重要的一課:卡內基訓練



 

採訪‧撰文 / 謝明彧

文章來源《經理人月刊》10月號



睿智、和善、體貼,都是對股神巴菲特的讚譽, 但年輕時他也曾經渾身帶刺。自傳《雪球》中, 巴菲特在多達16處提及卡內基對他的影響,讓他學會不批評、 多尊重,從內向害羞、怯於當眾演講,成為今天的巴菲特。



很難想像,每年都在波克夏‧哈薩威(Berkshire Hathaway)公司股東大會上, 面對數萬名股東侃侃而談經營方針的股神華倫‧巴菲特( Warren Buffett),年輕時非常害怕公開演說。他在自傳《雪球》( Snowball)中這樣描述自己:「事實上, 我一直刻意避免在眾人面前站起來說話。」



早在15歲時,巴菲特就已是個成功的生意人, 他靠送報賺取超過2000美元、入股一家五金材料行, 還在住家70哩外的華特丘(Walthill) 買了一塊40畝的土地租給佃農。他在學校的自我介紹詞寫道:「 我是來自內布拉斯加的華倫‧巴菲特,在中西部擁有一塊農地。」



雖然青少年時期的巴菲特,已經像個成熟大人一樣思考, 但是他的行為卻沒有和思考同步--他渴望與大家融洽相處, 卻不知道如何與人建立友誼,聰明機智總讓他顯得咄咄逼人。例如, 在獲知老師們都將退休金全數投資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Incorporation)的股票時,巴菲特就特地放空AT& T的股票(巴菲特11歲開始玩股票), 然後故意把交易憑證拿給老師們看,讓他們氣得胃痛--這些「 整人成就」讓他很輕易地在學校變成了討人厭的傢伙, 情況糟到連親生姊姊在學校走廊與他相遇,都寧可裝作沒看見他。



「我知道自己無法適應學校生活,連我自己都覺得沒救了,」 巴菲特在《雪球》中說道。



實踐卡內基第一原則,人緣轉好



行為叛逆的巴菲特,其實很希望討人喜歡,也希望大家不要批評他。 只不過,他的所做所為都只讓他與同儕漸行漸遠。 直到巴菲特想起八、九歲時,曾在祖父書架上看過戴爾‧卡內基( Dale Carnegie)所寫的《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一書,一切才為之改觀。



該書第一頁的第一句話,就深深吸引住巴菲特:「 假如你想採集蜂蜜,就不要踢翻蜂窩。」卡內基強調, 人性最深層的渴求就是「被人重視」, 批評只會傷害他人自尊與自我價值,使對方心生防衛、 急於辯解並引發憤恨,因此30項卡內基原則的第一項就是: 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



這個觀念讓巴菲特非常雀躍,他覺得自己發現了「真理」。 為了驗證卡內基第一法則的可行性,他在生活中落實「遵守」與「 不遵守」兩種做法,並記錄結果,結果實驗數據證明, 這一項卡內基原則確實有助於他在任何情境中,把自己推銷給別人。



然而,知行很難合一,巴菲特發現自己很難做到「不批評」, 而要認真聽別人說話、發自內心真誠欣賞別人更是困難, 畢竟他是如此聰明,而且過往的經歷,則讓他容易自憐自艾, 因而阻礙他跨出關注別人的第一步。



所幸,在反覆嘗試與練習下,巴菲特的人際關係終於有所改善。 在高中時期,他的朋友逐漸變多,也加入學校的高爾夫球隊, 就算不是最受歡迎的明星,也不至於讓人討厭。最重要的是, 他的說服力與自我推銷能力都變好了, 不再是初中時那個說話猶豫不決、對人謹言又不友善的巴菲特。



報名卡內基訓練,克服演講恐懼



卡內基對巴菲特的影響,不只是幫他結交更多朋友, 也讓他學會面對群眾。巴菲特在《雪球》中提到:「 你無法想像每次發表演說時我有多緊張, 我害怕到一句話也說不出口,甚至會想吐。」



因此,當巴菲特研究所畢業,回到家鄉奧馬哈市(Omaha) 準備投入職場時,他知道自己將來一定需要在公開場合發表言論, 於是以孤注一擲的決心,報名卡內基訓練課程。



「我帶了100美元現金,交給訓練講師瓦利‧基南(Wally Keenan),並對他說『快把錢拿走,免得我後悔』,」 巴菲特在《雪球》如此描述。這句話並非玩笑,因為在此之前, 巴菲特也曾經為了增進溝通能力與改善人際關係, 帶著一張100美元支票,參加卡內基訓練R在紐約舉辦的課程, 但是後來臨陣脫逃,止付這張支票。



在卡內基訓練R課程中,巴菲特可說是「痛下決心」, 每周練習在公開演講時「排除自我意識」,也就是放下「 過度在意自己表現如何」的得失心,畢竟「 既然你可以和某個人連續講5分鐘的話, 為什麼一站在人群面前就張口結舌?」而卡內基訓練?課程的內容, 就是教導克服這種恐懼的技巧。



這次課程所學,是巴菲特畢生難忘的寶貴經驗, 成功地讓他克服心魔,成為一個說話條理分明、態度動人的演講家, 後來甚至還在內布拉斯加大學(University of Nebraska)開了3門課。



「這個方法真的有效,那是我學過最重要的一課。」直到今天, 卡內基訓練?的畢業證書,依然高掛在巴菲特的辦公室牆上。



讚美與重視,用自尊做好管理



《雪球》一書所呈現的巴菲特,是一位討人喜歡的老闆, 從不發脾氣、從不朝令夕改、從不對任何人說粗話、 從不痛罵或挑剔員工,也不會事後批評別人的工作成果;相反地, 他只透過讚美與重視的力量,讓人自動自發地把工作做到最好。



巴菲特非常更是懂得運用「卡內基式的鼓勵」來做管理。 他先是找到像自己一樣不停工作,並一心追求完美的人, 接下來除了真誠地關心他們、稱讚他們, 以及偶而運用卡內基的其他技巧,就不再多管。



落實卡內基的幾項教誨,「給別人一個願意全力追求的美譽」「 多多鼓勵,讓別人覺得這過錯很容易改正」「使別人覺得, 照你的意思去做會很開心」,巴菲特以看似無為、 實則非常有效的管理,輕鬆地就讓員工獲致卓越成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頑皮x2的臭爸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