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書伍:體驗磨練,不要一味求快



作者:杜書伍  出處:天下雜誌 348期 2006/06 



我一輩子都感覺自己在走鋼索,戒慎恐懼。我很幸運沒有掉下來, 雖然有風險,都沒有很大的危機。



其實人生很難規劃,但我抓對了三個觀念, 讓我一路走來沒出大差錯。



第一,年輕人要開創新夢想,與人競爭,最重要的是抓緊機會學習。



我念大學時,每個寒暑假都到電腦中心實習。 這不是因為自己有規劃與遠見,而是有怕找不到工作的危機感。 我大學以前懵懂好玩,但進入大學,發現要面對的是未來, 因此趕快強化自己的知識與經驗。



在知識部份,我除了修本科系(交大計算與控制學系)學分、 輔修管理科學,還自己買了將近六十本書來讀, 甚至服兵役時還抱了一大本彼得杜拉克的管理學到軍中去K。



在經驗部份,因為我屬於務實派, 學東西沒看到實際運作就覺得格格不入,所以就算實習沒有薪水, 但我寧可如此,可以拉大視野,而不只求打工賺錢。



大學畢業開始工作的前幾年,我歷練了很多,從企劃、工程、行銷, 到行政管理、總管理處,從工程師做到管公司水電紙張, 公司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接觸過。



當時很辛苦,每天只睡四到五個鐘頭。 但我不想跟老闆說我只做一兩件事,另一個不做,我就是要熬過去。 目的在希望有更多的機會練習,所以當我真正經營公司的時候, 發現這些都摸過了。



第二,是一定要有耐心。現在資訊發達,所有東西都快, 讓我們覺得所有東西都該快,所以對速度的衡量都壓縮。 但有些東西快不得,要有時間去磨練體驗。



有無磨練體驗,就像是白切肉與滷肉的差別。白切肉水煮就好了, 但滷肉要熬很久;白切肉沾醬油一樣會有像滷肉的鹹味,但水一沖, 味道就沒有,滷肉就不會,這就是有無時間磨練的差別。 所以什麼該快、什麼該慢,一定要想清楚,不是隨社會一切都要快。



第三,一定要讓自己有時間沉靜思考。因為現在社會步調快、 資訊多,電視、網路一打開消息就很多,但訊息廣泛不等於知識。 現在接收到很多訊息而非知識,讀訊息只是約略吸收, 真正的知識要靜下來鑽研細嚼,才能體悟。所以應該要買書來讀, 不是在網上看訊息,要讓自己有夠多時間思考, 這樣才能對外界事物增加判斷力。



人對未來的判斷力是一路思考修練而來。 人生就像走一條滿布濃霧的路,走一步頂多看三公尺, 但多練習後眼力就會變好,可以看到五公尺、十公尺。 隨著年紀愈來愈大,修練愈來愈多,能看到的路就會愈來愈長, 就能看到未來的方向。



一路走來,就算面臨困難,也不要害怕,事情有錯,就求救, 找資深同事、找主管來幫忙,所以以做事情來講,不會有什麼挫折, 沒什麼大不了。就算犯錯,下次別再犯就好了。



除了公事,發現自己熬不過去、不敢下決定、與人衝突、覺得沮喪, 請教資深人員與主管,他們會幫你解決,那對他們都是小問題, 只有你自己覺得很大。



現在台灣愈來愈多元,年輕一代的頻寬相對比以前大,資訊很流通, 事情可從極右看到極左,這是非常好的薰陶環境。但必須認清, 年輕人的創意要能轉成實用才叫創意,否則只是醜人多做怪。



台灣能提供年輕人的歷練環境不只創意, 台灣的華人世界企業運作內涵比大陸好, 年輕人畢業後能學到很好的企業運作。大陸求知欲強, 但沒這個環境,就像我們以前要到美國才能學習。 現在我們有環境了,但要懂得收斂玩樂時間,真正去練習, 才能養成實力。



結合兩岸三地優勢是我們在大陸經營競爭的優點。 香港的優勢在英文好、環境活潑,能與歐美廠商溝通, 大陸的優勢是在地文化,而我們靠台灣嚴密的運作制度、 規劃能力與運作思考,把兩岸三地的優點結合起來, 因此能在大陸成功。



年輕人一定要回過頭來認識自己。選取人才時, 我們選的是相對成熟的人。聯強沒有三十歲以下與五十歲以上的人, 但這指的是心理層面,不是實質層面。



認識自己最重要



現在年輕人因為年輕,閱歷少,對自我的認知也少, 所以很多人是用感覺認知,因此有時很自負,有時很沒自信, 有時又非常矛盾,初一十五不一樣,這就是因為完全靠感覺。 回頭認識自己,才不會有時覺得自己行,有時覺得自己虛, 只要努力肯學習,把自己的視野拓寬,就會有發揮的機會, 也會培養出比較好的判斷力。(施君蘭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頑皮x2的臭爸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