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心無旁騖的深度學習法
每個人都擁有相同的時間資源,但為何成功者卻能在同樣的限制下, 達到常人難望其項背的學習成效?這是因為他們在學習時心無旁騖, 而且懂得利用已有的學問做為槓桿…
整理、撰文 / 陳芳毓
每個人都擁有相同的時間資源,但為何成功者卻能在同樣的限制下, 達到常人難望其項背的學習成效?《從一到十的修練》( Leadership Lessons)指出,這是因為他們在學習時心無旁騖, 而且懂得利用已有的學問做為槓桿,做更深度的學習。 高成效學習的方法有二:
1.排除雜思,練習「專心」:
和時間一樣,人的腦力也有限,但外界的訊息龐雜,容易讓人分神, 最後把寶貴的時間花在無意義的瑣事上, 而非對未來有所助益的活動上,例如學習、準備等等。 成功者與平凡人最大的差別,即在於前者有判斷和自制力,只讓「 有價值的念頭」進入心中。
《當和尚遇到鑽石》(The Diamond Cutter)作者麥可‧羅區格西(Geshe Michael Roach)在書中提到,人們每天花數小時談論報紙新聞、 電視節目、甚至他人八卦,其實毫無意義。他提出一個簡單的「 3天測驗」:先仔細地閱讀一份報紙,3天過後, 再試著寫下你依然有印象的新聞。只記得一、兩篇、 甚至什麼都不記得,是嗎?這證明頭腦的容量有限, 過多資訊只會分散注意力,降低我們汲取商業洞見的敏銳度。
2.深度處理,創意組合:
如何讓「記憶」產生最大的回收價值?這與當初的「儲存」 方式有關。成功者往往會在腦中「深度處理」專業知識與技能, 待日後需要使用時,新舊記憶就能在潛意識中交叉驗證、作用, 讓專業能力像長春藤般滋長,做出有創意的組合, 而非只是原封不動地複製。 這就是為何大師總有源源不絕創意的原因。
如何做到「深度處理」呢?《尋找記憶》(Searching for Memory)建議:
(1)將新學到的東西,與已經具備的專業技能相連結或比較, 並自問兩者之間有何異同之處。
(2)進一步自問,這項專業對自己、他人及社會而言, 有何特殊意義?
(3)再次自問,懂得這項專業技能的好處為何?你能如何應用它?
(4)接下來是自我反詰,思考專業能力的負面影響, 並與他人辯論你的觀點,或是將這項能力教給別人。
(5)採取效果最佳、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同時啟動視覺、 聽力和身體等感官,專心感受學習過程。
(6)在心中建立起對於這項專業技能的印象, 或是寫下對它的描述。
(7)熱情地學習。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