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人才戰,先學做coaching!


文/丁永祥


老虎伍茲拿過四大公開賽冠軍
王建民連續兩個球季拿下19勝
菲爾普司破紀錄摘下八面奧運金牌

他們身手一流,為什麼還需要教練?

「當你在山上遇到暴風雪,登山計畫就不再重要了, 真正重要的是你身邊的那些人。」《從A到A+》的作者柯林斯( Jim Collins)如此形容。

1998年日本長野冬季奧運賽前一週,美國滑雪名將皮卡寶‧ 史翠特(Picabo Street)在訓練時受傷,失去意識達兩分鐘之久, 她的教練紅著眼眶在天寒地凍中背她滑下山來。

史翠特後來拿到長野冬奧的金牌,僅僅領先對手0.01秒。

Coaching,領導力的關鍵

如果每個人都有一位專屬的教練,那麼會發生什麼事情? 如果能充分地coaching,那每個人的能力, 都可能比現在的自己好上千百倍!

對企業來說,激發員工的潛力,不要說百倍,就是雙倍, 也絕對值回票價。

正因為看到「coaching」(教練輔導)的力量,所以奇異( GE)、3M、寶鹼(P&G)、IBM、杜邦(DuPont)、 微軟(Microsoft)這些跨國企業如今紛紛將「 coaching」列為經理人的基本必備能力,《財星》( Fortune)更指出,「coaching」 是目前管理界最火熱的話題。

轉換角色,從主管變教練

要變成教練型的主管,要會coaching, 最難的是和被輔導的員工(Person Being Coached,PBC)「建立關係」。

教練型的主管不但在技巧上要像一位好的訓練員,更應該在「關係」 上,當員工的良師益友,甚至是家人。

教練型的主管,願意去了解每個成員心中的夢想, 也願意花時間找出每位成員的優先目標,用自己的能力、 關係幫助他們美夢成真。

Coaching是門藝術,經理人必須學會「信任」( trust),然後再學會「夥伴關係」( partnership)、與「分享」(sharing) 的技巧,只要掌握這三個關鍵,那麼每位經理人都可以成為「 教練達人」。【更多精彩內容,請見《管理雜誌》 2009年6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頑皮x2的臭爸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