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工作、組織的最佳契合



文/方正儀





感歎訓練成效不彰?根本原因在於對訓練的看法錯誤。解決之道是: 訓練是為了發展,訓練之後要能落實所學。



  發現員工溝通不良,所以開辦溝通課程;多位主管離職需要補人, 因此派員參加領導課程……, 這種急就章式的教育訓練方式已經落伍了,新時代的企業教育訓練, 不應該是一個孤立的小系統,而是整個人才發展計畫當中的一環。



  最早期企業講“訓練”, 形式上多是企業覺得員工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需要加強, 因此讓員工參加相關訓練。



  後來講“學習”,員工自覺在工作中或職涯發展上, 需要有更多的技能,如語言、電腦等,因此自發性的參加各種課程。



  現在,企業應該重視的是“發展”,配合外部環境潮流、 公司經營方針、部門績效目標與員工個人成長需求, 構建全方位教育訓練體系, 促使員工個人生涯發展與整體工作績效同步提升。



  訓練是發展計畫的重要部份



  美國創新領導中心(Center for Creative Leadership)在訪談過數百名企業主管後, 歸納出發展員工的三個有效管道:一是讓員工接受具挑戰性的工作。 二是主管扮演的角色。三就是安排員工參加訓練課程。 企業必須為員工挑選適合的訓練課程,最重要的考量點在於, 受完訓後,員工能多會什麼?能多做哪些工作?



  因此,訓練是發展計畫的一個重要部份,訓練的目的,是使員工、 工作及組織三者之間達到最佳契合, 同時完成組織經營及員工發展兩個目標。



  在人才發展的前提下,訓練是要縮小能力供需差距, 使員工達成或超越工作目標,提升工作績效。當員工能力足夠, 績效卓著時,就能獲得晉升機會,達成員工個人的發展目標。



  訓練與發展的意義,都是為了強化組織的策略和營運目標。 訓練著重在改變目前員工的表現及他們在工作上的行為, 試圖讓組織更有效率;比起著重在工作相關的技能上, 發展則更普遍的幫助員工了解和解決問題,抓住機會並做決策。



  訓練看現在,發展重未來



  訓練與發展的設計流程,是透過有系統的需求分析、課程設計、 訓練實施和訓練評估,來強化人員的知識技能或態度, 繼而提升未來的工作績效。其中的差別, 在於訓練的焦點在現有職務所需要的才能, 而發展則著重在未來職涯發展所需要的才能。



  企業實際的做法,可以“領導發展”、“核心人才發展” 為人才規劃與發展的主要核心,以員工的興趣、價值觀、優缺點, 來做為發展規劃的依據,並設計針對管理者的發展路徑, 以及發展員工的四大途徑:教育訓練、才能評鑑、工作經歷、 人際互動,而透過訓練規劃與過程,主要要達到“彌補差距” 的目的。



  訓練之前,必須根據工作說明書與工作規範, 確認員工所有能力與工作所需能力之間的差距, 訓練的目的是要縮小這個差距,讓員工達成或超越工作目標, 提升工作績效,進而同時達成組織經營目標與員工發展目標。



  效益不彰的訓練最貴



  “訓練很貴,不訓練更貴”,這是許多專家強調的訓練重點;然而, 在企業資源運用錙銖必較的今天,或許還得加上一句“ 效益不彰的訓練最貴”。如果無法對訓練課程進行效益評估, 持續舉辦無法提升工作績效的訓練,無疑是一種浪費。



  訓練課程的四大層次,即“取得知識”、“熟習技術”、“ 改變態度”與“創造績效”,在訓練課程安排前, 要先釐清訓練的主要目的,想要達到什麼樣的層次, 這攸關著課程時間、內容規劃與成本,更決定受訓員工所獲取的, 是知識的學習、技術的養成,還是態度的轉變。



  然而,訓練的實施並不意味訓練目的的達成, 總是存在著學習與執行之間的鴻溝(Learning-Doing Gap),很多企業花費數以萬計的訓練費用, 傳授的技巧與方法卻乏人問津,真正被執行在工作上的少之又少。



  訓練與發展是企業的價值、資產及競爭力,已由被動的配合功能, 轉為積極的開發功能。但不要忘了,訓練是發展的重要一環, 不要誤把訓練等同於發展計畫,訓練之後還必須在工作中落實所學, 才能讓訓練發揮最大效益。



  精彩內容請詳閱管理雜誌第408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頑皮x2的臭爸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