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蘭徹斯特法則 |
以小搏大、以寡擊眾的祕訣 商業戰場上,大企業可以輕易發動價格戰、密集促銷、用資源壓倒小 公司;然而,小蝦米難道沒有對抗大鯨魚的戰法嗎? 「蘭徹斯特法則」歸納了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案例,說明了只要集中火 力、縮小打擊面,不斷累積局部勝利,你也可以突破重圍、 扳倒巨人。 在商業世界裡,「小蝦米鬥倒大鯨魚」的戲碼總是不斷地輪迴上演, 而昔日的小蝦米在鬥倒大鯨魚後,也各自成為一方之霸,在不斷鞏固 及拓展自身地位之餘,開始面臨後起之秀的挑戰。 在「IBM=電腦」的1980年代,當業界公認「大型主機」將獨 領風騷之際,剛創立不久的「小公司」微軟(Microsoft) ,卻著眼於軟體市場,憑藉為「藍色巨人」IBM設計個人電腦操作 系統的機會,一步步搶占市場,終至拓展成全球軟體巨擘。 1969年,韓國的三星(Samsung)還只是替日本企業製造 廉價黑白電視的廠商,卻在各項領域中以「先走一步」的策略, 搶得市場先機,終於在2002年超越日本索尼(Sony),成為 世界最大的消費性電子公司(註:日本松下電器(Panasoni c)在2008年12月收購三洋電機(Sanyo)後, 已超越三星成為全球最大消費性電子業者)。 在激烈的商戰廝殺下,領導品牌為了鞏固市場定位,自然要繼續發揮 其競爭優勢,擴展商業版圖;而市場新進品牌或居於劣勢者, 則無不奮力創造生存機會,期望找出「藍海市場」。 面對資源相對薄弱的小公司,大企業可透過發動價格戰、 密集的促銷活動、開發新產品、重新定位現有產品等方式, 輕而易舉地置小公司於死地。身為弱者的小公司,又該如何因應, 才能殺出重圍、不致滅頂呢? 分散對手資源,集中局部優勢 商場如戰場,將戰爭的觀念應用到企業經營上,一直是許多學者專家 研究的重點,其中「蘭徹斯特法則」(Lanchester's Law)便是運用科學的理論框架,徹底剖析強者與弱者之間的戰力 狀態,並探討何以歷史上各領域都曾不斷出現以寡擊眾、 以小搏大的例子,顛覆了「強凌弱」的常理? 弗瑞德里克‧蘭徹斯特(Frederick William Lanchester;1868~1948)是英國籍的航空工程 學工程師,設計出第一部用石油發動的汽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 ,他開始對空戰產生興趣(註:一次大戰是首次有飛機參與的戰爭) ,努力探究兵力的比率和損害量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關聯。 他統計了歷年來陸、海、空軍戰鬥時敵我的毀損量,並分析各種戰役 的人員、武器、裝備、糧食等有形資源,和士氣、技能、訓練、 補給、情報等無形資源,評估最後的勝負結果,歸納出了兩個方程式 ,之後被統稱為「蘭徹斯特法則」。 1.蘭徹斯特第一法則:近身戰時,雙方損傷兵力是1:1 又稱單打獨鬥法則,亦即單兵作戰的戰略。如古代的刀、槍和弓箭等 ,都是一人攻擊一人,使用同一種武器互相作戰,決勝的基本方式是 士兵人數及作戰效率,兵力居劣勢的一方想要獲勝, 就必須擁有性能優越的武器,或是提高軍隊士氣等。 第一法則後來延伸成為「弱者的戰略」基礎。 2.蘭徹斯特第二法則:遠距戰時,雙方總戰力會變成各自投入兵力 的平方 又稱集中效果法則。當雙方作戰方式,從近身肉搏戰進化到採用先進 武器的遠距戰時(如坦克、飛機等),總戰力會變成投入兵力的平方 ,亦即大者恆大,優勢兵力的一方可以平方倍數的戰力損傷對方兵力 。所以弱者是否能集中兵力,並且分散強者兵力以創造局部優勢,將 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根據上述兩法則,如果相互爭鬥的雙方擁有的兵力是3:2,則在近 身戰時,當各自陣營都拿起武器,堂堂正正地在草原上一對一決鬥, 自然是擁有三分兵力者獲勝;然而,若是進階到武器精良的遠距戰, 則雙方戰力的差距將拉大成9:4,弱者的勝率更低了。 乍看之下,這像是個「以大吃小」的常識性原則,但如果弱者可以將 強者的兵力分成三股,每次只進攻對手其中一股兵力, 那麼只擁有兩分兵力者就會獲勝。由此可見, 兵力總數未必就能論斷勝負,重點在於弱者能否「集中火力、 縮小打擊面」,不斷累積局部的勝利,進而擴大戰果。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