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企業經營中,新的經營模式不斷在挑戰既有的經營方法,因而,不論是組織或個人,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都會不斷面臨挑戰。如果實力不夠堅強厚實,遇到環境遽變時,就可能慘遭滅頂,所以扎實的實力是永續發展的不二法門。
產生一個想法時,還必須同時設計出執行的方法不斷產生許多構想,但這些想法卻大部分都不可行,表面上看似很有創意,但未經深思熟慮的結果,是讓部屬疲於奔命,甚至引起反抗。一個想法的產生往往來自於靈機一動,但再好的構想也都不代表立即可行,必須進一步仔細、長時間地思考,設想執行時可能面臨的問題。
構想前的深度思考
在提出想法前,需蒐集更多的資訊在這由構思到執行的過程中,其實這個步驟已經對原先的構想進行了深度的思考與瞭解。
將牽涉到的各種細部項目思考清楚,確認沒有衝突之後,提高了此一構想的可行性; 深度地思考之後,可使本身對該構想的觀念更加清晰,在表達時更能掌握住其精神、目的與效益,避免想法在層層傳遞的過程中被扭曲、失真。
預先模擬發現執行上的困難,從中評估執行的成本與效益,構思出最有效率的作法之後,將想法傳達給同仁部屬時,同時也告訴對方如何執行,如此才可避免最初的構想到了基層執行時,已經完全失真扭曲。如果主管只管表達想法,卻不仔細思考如何執行,常常讓部屬不知所措。一旦部屬無法確實執行主管的想法,主管往往卻又怪罪部屬能力不佳。
針對各種可行的構想設計作業系統
一個新的構想提出來之後,很可能也部分涵蓋了既有的某些流程。因此,在提出新構想的同時,應該重新檢視既有的作法,列出其中與新構想相關的部分,刪除其中重複的流程,將新舊作法有效地整合。否則將形成疊床架屋,降低整體的運作效率。
駕馭整個部門運作的企圖心
在企圖心的驅使下,一旦有新的想法,自然會希望徹底落實,遇到無法落實的情形,便會回頭思考其中的原因,進而發覺基層部屬無法進行細部規劃的限制,因而推演到,主管在提出想法的同時,也必須同時提出作法以利於落實。
「方法最多試三次」的習慣與機制
一個方法連試三次仍無成效時,表示解法可能想得不夠周全,要強迫自己退回原點重新思考、另闢蹊徑。同樣的,若情況仍毫無起色時,此時,可能代表自己的能力、火候還不夠,不足以想出夠好的點子,因此,即要當機立斷,轉向主管求援(call help)。否則,一再的延宕問題處理時效,反而,賠上自己的時間與公司的資源。
「半年後重新檢視」的機制
在工作內容中,有一些事情執行了一段時間,執行過程也沒有大問題,但對於這類的工作,事實上,也可建立「半年後重新檢視」的機制。因為,在穩定運作一段時日後,個人能力火候會更為精進,判斷力也有所提升;回頭檢視昔日做法,經常能看出許多可茲改善的空間。更何況,外在環境的變動相當迅速,養成定期檢視的習慣,也是避免方法過時的自我提醒機制。
不論是「方法最多試三次」,或是「半年後重新檢視」,都是一種「自我提醒」的習慣與機制,「自動的」提醒自己經常注意方法的有效性。
在講求扎實、漸進的原則下,兩者要能拿捏得宜。因此,一旦感覺事物構想和執行之間有異樣時,可將之視為一個警訊,提醒自己要詳加檢視成長背後的內涵、穩健程度,並設法在速度之外,力求其穩健度與扎實度,維持一個「成長而不紊亂」的成長步調,將能在高度競爭下兼顧成長與內涵。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