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圈,轉過彎--開創管理“藍海”
作者: 王運啟
中國企業常常因為想使管理得以創新,卻又恰恰回到了“邯鄲學步,笑失本步”的無奈境地。更有些企業更會出現不仔細考慮企業自身因素與現狀,一味效仿一些跨國企業或管理創新的企業管理模式,結果,又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影響後,卻收到的是“東施效顰”的滑稽效果。這些不論是企業管理中遇到的外部因素,還是內部原由,都是阻礙企業管理創新,前進發展的巨大絆腳石,國內企業也需要跳出這些圈子,轉過這些彎子,尋求管理的“藍海”,從而開創一片管理的“藍海”。
中國的企業在管理上雖然突破了許多自身的先天不足,但絕大多數的企業仍處在一個低水準、淺運作傳統的 管理狀態中。這就好比是處在井底下的青蛙,過來過去就看到的是自己頭頂上巴掌大的一片天,並且管理創新上長期停滯不前。不論是資金、技術上壁壘,還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障礙,中國與外國企業之間,國內的大企業與小企業之間,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之間都存著很大差距。
盡管理面臨著這些差距,但企業間在管理上的競爭也如同同質化產品間的競爭般帶著血腥,處於管理的“紅海”。但當前最主要的差距是什麼?就是缺乏對市場規律的深刻瞭解,以至無法根據這一點來確定正確的企業發展戰略,無法制定相應的管理模式,無法形成相應的企業文化和激勵方式。
由於中國企業的成長道路的限制,中國企業界常常面臨一個尷尬局面:在老式的基礎管理尚未完全合格的時候,又不得不迎接現代管理的挑戰。向市場經濟的轉軌和過渡造就了一個複雜的經營環境,使得中國企業的生存必須最大限度地遵循“與時俱進”的法則。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司無法對
外部環境保持強大的控制能力,這就造成了許多企業的“管理畸形”。
就象我接觸過的一家企業,剛剛從前任總經理所帶來的較為超前的管理模式中注重“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而剛剛換了一個總經理,又使企業回到了以嚴懲重罰為導向的管理誤區中,一方面使企業員工人人自危,另一方面又“罰”走了許多優秀的員工,使企業管理不僅沒有創新,更陷入了混亂中。
中國企業當中象這家企業出現的情形非常多,常常因為想使管理得以創新,卻又恰恰回到了“邯鄲學步,笑失本步”的無奈境地。更有些企業更會出現不仔細考慮企業自身因素與現狀,一味效仿一些跨國企業或管理創新的企業管理模式,結果,又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影響後,卻收到的是“東施效顰”的滑稽效果。這些不論是企業管理中遇到的外部因素,還是內部原由,都是阻礙企業管理創新,前進發展的巨大絆腳石,國內企業也需要跳出這些圈子,轉過這些彎子,尋求管理的“藍海”,從而開創一片
管理的“藍海”。
有人把現代企業管理的創新歸為四個方面:即人本複歸,產權管理,風險規避,企業文化。我們應該站在最新發展階段的至高點上,學習一切新的東西,既不回避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的運用,也不摒
棄人際關係學派以及行為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可以把它運用到不同環境,不同層次的管理工作上去,加以總結和提高。
當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企業必須首先從內部進行適應性改革才能處理好企業外部的各種關
係。這意味著在新型、開放、非正式和破除等級觀念的管理中主動放權,意味著提高組織的反應速度和靈活性,意味著增加組織的思考能力。 一、管理創新靈魂是戰略謀劃 戰略謀劃是企業的靈魂,戰略管理關乎企業的發展方向。思想觀念的陳舊和落後是企業管理創新的最大障礙。許多企業領導還沒有形成現代企業管理的意識,沒有認識到現代管理模式對企業效益的巨大作用。企業領導要切實認識到管理創新在當前經濟競爭形勢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樹立“科學管理-興國之道”的思想。
今後企業的競爭主要是圍繞培育和形成核心競爭力來展開。面對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資訊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知識經濟興起所帶來的外部環境深刻而巨大的變化, 企業管理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在戰略創新方面下功夫。企業戰略創新首先是指企業戰略的制訂和實施要著眼於全球競爭。今後企業的競爭態勢將是國內競爭國際化和國際競爭國內化, 因此,任何企業的戰略都必須放眼全球;另一方面企業戰略的制訂和實施要在捕捉外部環境機遇的基礎上更多地立足於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
核心競爭力也叫核心專長,就是擁有別人所沒有的優勢資源。培育和形成核心競爭力必須適應企業外
部的環境因素,如顧客價值,競爭者和替代品的變化。 二、 構造“藍海”競爭的“企業生態圈” “企業生態圈”是指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和諧環境。美國著名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過:企業之間的生存發展如同自然界中各種生物物種之間的生存與發展一樣,它們均是一種“生態關係”。企業要想開創管理上的“藍海”,就必須加強市場意識和對環境的敏感性,改變傳統的把“自我”與企業必須具備市“環境”完全割裂的意識,確立“共生”的意識,形成和諧的“企業生態”。
構建“企業生態圈”首先是開展協同競爭。由於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增強,面對日益激烈和複雜的競爭環境,企業必須超脫傳統競爭模式,以合作代替對抗,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通過一定程度的合作和資源分享來尋求競爭優勢,即實現“雙贏”。協同競爭的關鍵是選擇合作夥伴。選擇合作夥伴的原則又包括:創造利益的潛力、趨同價值觀、創建有利的合作環境,從而實現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目標與企業自身目標的一致性。
其次是開展綠色經營。面對可持續發展和國際綠色貿易壁壘的挑戰,順應世界綠色浪潮的大趨勢,企業必須改變只顧自身經濟利益而忽視對社會和環境可能產生影響的狹隘發展模式,實現經營綠色化,建立綠色企業。這就要求企業不僅要承擔起促進經濟發展的責任,而且要擔負起推動社會發展和生態發展的責任。
中國企業常常因為想使管理得以創新,卻又恰恰回到了“邯鄲學步,笑失本步”的無奈境地。更有些企業更會出現不仔細考慮企業自身因素與現狀,一味效仿一些跨國企業或管理創新的企業管理模式,結果,又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影響後,卻收到的是“東施效顰”的滑稽效果。這些不論是企業管理中遇到的外部因素,還是內部原由,都是阻礙企業管理創新,前進發展的巨大絆腳石,國內企業也需要跳出這些圈子,轉過這些彎子,尋求管理的“藍海”,從而開創一片管理的“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