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性招募管理
from 『能力雜誌』
「找不到適合的人才」是企業最頭痛的課題,其壓力不小於業績壓力。建立一套涵蓋知識、經驗、能力、個人與工作與組織配適性的步驟化整合選才系統,不僅能快速為組織找到速配的人,更能讓對的人留得久。
景氣回溫,漲聲響起,企業掀起加薪潮,就業市場隨之熱絡起來。尤其過完農曆年,在領到辛勞一整年的年終獎金之際,也正是轉職潮鳴槍起跑的時刻。有轉職潮,就會有徵才大搜查。尤其對於大力擴張事業版圖、疆界的企業或人力缺口較大的組織而言,亟需引進新血輪,充實人才庫。
招募的效率會直接影響企業下一步發展戰略能否順利實現,「找不到適合的人才」是令多數企業頭痛的課題,其壓力不小於業績壓力。
美商宏智國際顧問公司(DDI)亞太區顧問王玲莉強調,一個錯誤的任用決定會讓組織付出相當的代價,因此,積極建立一套步驟化的整合選才系統,不僅能夠快速為組織找到速配的人,更要讓對的人留得久,是企業厚實人才資本的基礎。
四大面向人才定錨
「如果企業一直有招募的需求,很大的原因是人才留不住,人才流不住,是與組織配適性的問題。人才離職的原因多數是因主管與公司的文化及工作環境,薪資反而不是最主要的。若主管與環境沒有從根本獲得改善,就會像破了洞的袋子,人才進進出出,永遠填不滿,新進人才的補足的進度永遠追不上人才流失進度。」王玲莉強調說。
根據DDI的研究指出,人才要能勝任工作需具備4個面向:知識、經驗、能力、個人與工作與組織配適性,稱之為「動力配適性」。要能選用到適才適所的人才,必需涵蓋以上四大面的條件。「前3項是做得來,第4項則是做得久。」她強調。
先建立顧客意識 才有創意招募
景氣加溫,不僅是國內企業擴大徵才,隨著兩岸互動熱絡,大陸企業也加入戰局,進而將這場搶人大戰從「打區運」提高到「打奧運」的規格。招募單位應積極培養顧客導向的思維,方能從收到求職信起,主動出擊,展現一連串創意招募。
從這幾年求職趨勢來看,由於製造業多已經將生產基地移至大陸,會形成服務業人才需求攀升。其實,若再深入從職務來分析,像R&D等職缺經常呈現「求過於供」,搶人搶得凶,反觀像業務、客服等職缺則會呈現「供」過於「求」的情況。
這是因產業、職務職缺會受到景氣循環的影響。尤其是今年景氣普遍好轉,不僅是國內企業擴大徵才,隨著兩岸的互動熱絡,大陸企業也加入戰局,進而將這場搶人大戰從「打區運」提高到「打奧運」的規格。在此刻,我建議企業裡人才招募單位在心態上,要將自己視為人力資源「行銷人員」,或是「品牌銷售人員」,才能招募工作視為顧客服務,化被動為主動,多點創意主動出擊來行銷企業,找到優質人才。
滿足「顧客」想望 招募有心意
我一再提醒企業招募單位的人員,在心態上一定要化被動為主動,從一件事發展便能觀察出差異性。1996年時104人力銀行創立後,啟動了一場產業革命。我們將過去刊登在各報紙的人才資訊,透過網路力量彙整成資料庫與各企業分享、應用。
但我發現這多年過去了,招募人員花在搜尋求職者的時間是相對減少了,但心態上卻是一舊處於被動等待,只不過是從報紙轉換到網路上。另一個問題是,某些企業會存在以「金錢」作為誘因,類似的心態投射在招募條件上,經常是只想彰顯薪資福利、年終可領多少個月等條件,認為可以吸引優質人才。企業未能將求職者視為「顧客」,就只能被動等待,所以在這波搶人大戰,就只得從企業名氣大小作為決勝點,試想這樣能贏過百大企業嗎?
但今日假設是一位擔任品牌銷售的人員,肯定是積極從資料庫裡去分析顧客型態,主動以創意行銷來吸引顧客上門,想盡辦法要將產品銷售出去。可見招募人員心態會影響到作為。
根據我的了解,已有企業重新調整作為。舉例來說,我有一家從事自行車品牌銷售、生產製造的客戶。他們雖是傳統產業,但薪資福利相當具競爭力。近來,這家卻積極以年齡為分界針對內部員工,透過探究工作價值觀的量表進行評測,以找出不同世代員工所想望的激勵方式,進而將結果轉化為招募活動,並且獲得良好的成績。
摘錄自:http://workerwall.com/articles/article_show.php?article_no=976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