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一,就把習慣養好——梁旅珠教養書──教出錄取哈佛、 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兒的教養祕笈



小一、二年級時,每天晚餐後, 我和孩子一起到房間把聯絡簿和功課拿出來, 我會引導他們從當天的功課中決定出順序。

我要他們在一開始精神比較好的時候先完成最難的作業( 通常是數學或國文),再做其他科目, 像美術勞作或報告類比較輕鬆愉快的放在最後面。 至於才藝課的作業,我會要他們以「週」來做計畫, 分配在課業完成後的空檔。

這樣可以灌輸他們一種時間安排的概念,過一陣子之後, 他們就會懂得如何規劃自己所有的課業、才藝活動和休閒時間。



孩子上國中以後,我很少像他們小學時那樣, 常常為了幫忙班上的事進去學校,但由於長期擔任家長代表, 偶爾有事必須到學校去時, 我總是很害怕在校門口碰到一些天天到學校報到的媽媽。



其中一位別班的家長,孩子成績很好,常常名列前茅, 每次在校門口遇見, 她多半正在和另外一兩位媽媽討論前一天發回來的某一張考卷。



有時她會把我叫住:「高媽媽,昨天發回來的生物卷, 第一張第九題選擇題答案有問題,妳知道嗎?正確答案是B, 可是C應該也可以。我已經幫他們查過課本和參考書,我認為……」



通常我只能一臉茫然的回說:「不知道耶,我完全沒看考卷內容…… 」然後快步「落跑」。



一方面為自己似乎是個很混的媽媽感到有點不好意思, 另一方面也擔心別人認為我裝模作樣。明明兩個孩子成績都不錯, 在家裡一定嚴格督促,卻愛在別人面前假裝沒管小孩。



小一,盯功課,高年級,再放手

我從不諱言孩子小學低年級的時候,我很用心盯功課,但到高年級, 功課方面我幾乎全放手了。



于珺上小五以後,除了她偶爾拿不會的題目來問我, 我好像再也沒有主動看過任何作業考卷, 頂多是考卷簽名時若看到成績不盡理想,我會問孩子懂了嗎? 需不需要幫忙?只要他們說沒問題,我信任他們,就不會再追問。



我見過好些念書比孩子更認真的父母,即使到了國中, 還是天天在家管理小孩所有的功課細節,研究過濾每一張考卷。



我覺得盯功課、管孩子應該是有階段性的, 目標是幫助孩子盡快養成好的讀書習慣和方法, 父母不該到孩子已經國、高中了,還繼續當書僮, 孩子可能因此養成依賴心。不過, 帶老大時我並沒有清楚的概念預知什麼時間點該怎麼做, 就是邊看邊走,自己觀察孩子的自理能力已經差不多,就逐漸放手。



曾有人問我,為何會有概念小學低年級時要陪著孩子做功課。



很多年前孩子三、四歲時,有一次吃飯的場合, 旁邊坐了一位大女兒已經上國中的朋友。 聊天中她談起教養小孩的經驗,我記得她說:「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要盯緊一點,把習慣培養好,以後就輕鬆了。」



我回想自己小學一年級時, 媽媽就花了不少時間坐在我旁邊看我寫功課。好的開始的確很重要, 我認同小學一年級要把習慣養好的說法, 因此朋友的提醒讓我特別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這位朋友在孩子長大了以後,重返職場成了女強人, 她的大女兒也成為一位亮眼的新聞主播, 每次我在電視上看到她女兒播報新聞台風穩健, 總會忍不住想起當年我們吃飯的場景和談話的內容。人生很奇妙, 有時不經意聽到的一句話,可以讓自己受用無窮,也記得一輩子。



十歲前,與孩子打好良性互動基礎

孩子小學三年級以前,父母的影響力大,我們的指令和建議, 孩子比較願意聽從。到了四年級,尤其是女孩子,伴隨著一些「 轉大人」的生理變化,自主意識就變強了(男孩子通常會慢一點, 開始的時間約在國中一年級)。



我比較記得的是,之前我給于珺什麼課外書,她就讀什麼, 但小四以後,我則清楚感受到她開始有比較強烈的偏好, 尤其愛讀驚悚推理小說,至於她完全沒興趣的主題類別, 就很難強迫她接受。



這是孩子隨著生理變化學習獨立自主的正常現象, 家長要有心理準備調整心態做法,不應解讀為「孩子變叛逆, 開始不聽話了」。



因此,十歲左右是一個自然轉變的時間點,跟孩子之間的良性互動, 在這之前就要打好基礎。



想協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父母必須建立權威, 但不是一味的高壓。我整個概念就是從小到大,由緊到鬆, 因為好習慣不嚴格是養不起來的。



待孩子習慣養成後,做家長的再依狀況一點一點的放手, 孩子會覺得父母越來越好相處,整個轉移過程就可以很順暢, 不會有太多的衝突。





從小培養「時間管理」

一、二年級時, 每天晚餐後我就和孩子一起到房間把聯絡簿和功課拿出來, 我會引導他們從當天的功課中先決定出順序, 並判斷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做像練鋼琴或讀英文這一類的才藝功課。



我要他們在一開始精神比較好的時候先完成最難的作業( 通常是數學或國文),再做其他科目, 像美術勞作或報告類比較輕鬆愉快的放在最後面。



現在的孩子課外活動很忙,所以才藝課的作業,我會要他們以「週」 來做計畫,分配在課業完成後的空檔。



這樣可以灌輸他們一種時間安排的概念,過一陣子之後, 他們就會懂得如何規劃自己所有的課業、才藝活動和休閒時間。



專心,杜絕邊寫邊玩

我會坐在孩子旁邊,陪他們念書、寫作業,完成後, 盯他們檢查或複習,確定每天的計畫都要實行。當他們有困難時, 我會立刻協助他們找出解決的方法,比方說查字典或找參考書。



不過陪在旁邊最重要的目的, 除了利用長期的反覆操作形成他們的慣性, 還要讓他們學會專心和時間控制。我不希望他們邊寫邊玩, 盡量幫忙約束他們集中精神,功課寫完休息時間再好好玩。



小三,教孩子做計畫表、畫重點

三年級後我不再坐在旁邊陪寫功課,只要他們應該已經學會的事, 我就要求他們自己處理,但我會教孩子怎麼做計畫表。



尤其是兒子個性比較散漫,他每晚一回家, 都要先在紙條上寫下他當晚時間的安排方式給我確認, 然後照著預估的時間表執行。雖然我不坐在旁邊,但我會檢查成果。



我對「功課要好好做」這件事非常嚴格,比方說生字若寫得不好, 我會擦掉要他們重寫。



好好認真寫,可能寫一遍就可以馬上去玩或休息,潦草應付的下場, 反而得重做兩三遍。



于珺三年級開始,我教她用不同顏色的螢光筆和紅筆畫重點, 自己學著從課文中找出各種可能的出題方式, 讓她了解讀書不能只是傻傻的從頭念到尾, 必須要從不同的角度與方向理解思考,也要能跨課綜合觀念。



像社會科,若念到某項內容有呼應到前面教過的東西, 可能被拿來做整合比較的,我就會指導她找出來, 在兩課頁面上都記下另一頁的頁數及重點。



做幾次以後,小孩子自己就會懂得怎麼整理出自己的觀念架構, 不會養成不加思考就死K參考書的習慣。



小四,教孩子上課做筆記、整理考卷、做段考複習表

上四年級後我買筆記本給她,要她從社會科開始嘗試上課做筆記。



記筆記可以幫助孩子上課專心,也可以學會抓重點。 我給她的提示只有盡量做到邊聽邊寫、記多少算多少, 不要為了記筆記而錯過老師的授課內容。



一開始她回來筆記本上只有短短幾行字, 也常對我抱怨她不知道該記什麼,不過慢慢的她就摸索出竅門, 後來她不但會幫自己出複習卷,還會出題目給弟弟做。



四年級以後,我要孩子自己整理考卷及做段考複習表。



我幫他們準備很多講義夾和透明文件袋,用標籤標示, 然後孩子就會自己把發回來的大小考和段考考卷依順序收入。



我常笑說自己是A4媽媽, 所有東西都以A4為標準規格教他們收納歸檔。

由於平常就已經整理好,考試前拿出該科的夾子, 曾犯錯過或不會的考題一目了然,對考試前的複習很有幫助。



國、高中後,孩子的功課,父母完全不用操心

我幫孩子設計的段考複習表,表格橫軸是分課分段的考試範圍, 縱軸則是科目,每科下面再分課本、習作、參考書、評量和考卷。



我規定他們最慢段考前一週要暫停休閒活動開始複習, 進入考前衝刺狀態,所以之前就要把計畫表填寫好, 才有辦法照著計畫進行。



三、四年級以後, 段考一兩週前小孩自己就會把空白表格印出來填寫, 然後貼在衣櫃的門上,每做完一項就在格子內做記號。



這樣一來,哪些部分已經念完或唸過幾遍就很清楚。 萬一有來不及念或沒複習到的地方, 下次考試或期末考時可以特別注意補強。



小學高年級以後,我不再過問課業細節,只提醒他們學習若有困難, 無法自己解決,一定要來找我商量。



于珺北一女一年級時,念書還算輕鬆愉快,但高二的第一次段考後, 她有點懊惱的對我說:「高二科目變多了, 段考複習一個禮拜時間好像不夠。」



從那時起,她就自動把段考的準備時間提早為兩週。



兩個孩子國、高中以後,讀書和應付考試都完全自己負責。



俗話說:「給孩子魚吃,不如教他釣魚。」 父母盯功課的目標和方法正確的話,就像是給孩子一支釣竿, 親身示範釣魚的技巧與方法。



短短兩三年時間的密集基礎訓練,也足以讓孩子未來具備自製釣竿、 拓展漁場的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頑皮x2的臭爸爸 的頭像
    小頑皮x2的臭爸爸

    wcjcpr96的部落格

    小頑皮x2的臭爸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