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為失敗之母
【呂紹煒】
     Google前執行長施密特日前在一場研討會上說,他忽視臉書的威脅,他說「我搞砸了」。這種因過去發展太順利、太成功,而耽溺於舊模式,未及時察覺趨勢的轉變,導致企業下沉的例子,可謂罄竹難書。許多時候,成功正是失敗之母。
     近數十年、大家最喜歡談的例子,首推IBM。它發展出小巧的個人PC,但它賣大型企業用的電腦太成功了,這種小生意卻不看在眼中;因此,PC的核心處理器讓英特爾作,作業軟體給微軟。個人PC風起雲湧、狂捲數十年,造就「WINTEL」陣營─英特爾的處理器、微軟的軟體、台灣的硬體─的盛世。IBM成為「憂鬱巨人」,後來靠轉型為軟體服務公司贏回市場。
     微軟在PC雄霸三十年,但也不斷「失算」;先是未看到網路興起趨勢,後來才急起直追;在那個以PC為主的時代,還可挽回劣勢。不過,微軟賣作業軟體太成功了,全球市佔率九成,讓他忽視其它趨勢變化。搜尋、線上即時通訊,微軟都落後,搞到後來想去併購雅虎、SKYPE、臉書。而這波的行動裝置風潮,微軟也完全未掌握。智慧手機的WIN系統市佔率少到簡直可以忽視其存在。未來前景實在讓人擔心。
     至於那家與微軟恩怨情仇數十載的蘋果,發展初就以硬體綁軟體的封閉模式取得成功;但這個成功模式,讓蘋果決定不把硬軟體拆開賣,結果被WINTEL陣營打得奄奄一息,差點被拆解賣了。賈伯斯回任執行長後,才開放讓麥金塔系統可跑微軟的辦公室軟體。現在,則透過一連串「i」字輩產品,讓蘋果夯得不得了。
     回頭看WINTEL陣營,過去賣作業軟體搭硬體的成功模式,卻造今日的失敗。今天全球都在談ipad、平板電腦,但可知二○○三年,WINTEL陣營就推出平板電腦。以微軟作業軟體為核心,宏碁、戴爾、惠普、IBM這些大咖,一起拱平板電腦,結果全球一年賣出淒慘的四十萬台,平板電腦無疾而終。
     但現在蘋果賣的平板電腦,其成功是因為它既非單純賣硬體、也非賣作業軟體,而是賣整個服務─從音樂內容、電子書、到數十萬個各色各樣的應用軟體。ipad推出一年就賣出一四○○萬台,今年預估大概可賣出五千萬台。現在其它後進的廠商,幸好有蘋果大敵Google推出Android作業系統,各廠集結在Android大幟下準備反攻,來個群毆蘋果,否則,這些只懂作硬體成功模式的企業,大概很難有存活機會。
     這些例子在其它領域也不斷出現;曾經是手機龍頭的諾基亞、摩托羅拉,或是忽視觸控螢幕興起、或是小覷智慧手機時代的來臨,結果不是在後苦苦追趕,就是被迫要賣掉手機部門。
     不久前,突然被宏碁撤換的執行長蘭奇,也是一個例子。蘭奇的成功模式是依靠經銷商,給予厚利,衝規模、搶市佔,讓宏碁短短幾年成為全球的PC大品牌。但平板電腦橫空出世後,這套成功方程式不再適用,附加價值的提升遠比市佔、規模更關鍵。結果是蘭奇去職、宏碁大震盪。Uniqlo創辦人柳井正說「成功一日可丟棄」,的確有其道理。
     馬克斯說「當歷史的列車轉向時,來不及調整的人,都會被拽出車外」。個人而言,可以多用「失敗為成功之母」策勵自己;但企業卻該多用「成功為失敗之母」警惕自己─特別是科技產業變動快速,幾年就一個世代、一個典範出現;不思與時日進、調整改變,今日的成功很可能正是失敗的種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頑皮x2的臭爸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