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諸葛之道 人資智多星 
聯合新聞網 2011/01/19
 
 
千古名著《三國志》裡,除了忠孝節義的經典故事之外,最令人津津樂道與傳頌的,是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以卓絕的謀略與管理,讓資源不足、基礎薄弱的蜀漢,硬是與曹魏、東吳形成鼎立之勢。
  
相信許多企業主亦夢想著能找到「現代諸葛亮」,能為企業屢創奇蹟並開創新局。許多主管更以諸葛亮為標竿,期望自己能具備奇謀雄略,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策略夥伴。
戴夫‧尤瑞奇(Dave Ulrich)在《人力資源最佳實務》一書中,探討人力資源在組織所扮演的角色,「策略夥伴」亦為其所列的人資四大角色之一,引發學術界與實務界的熱烈討論,也讓人資主管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憧憬與想像空間。


然而,仍有許多企業主對人資的策略評價平平,也鮮少在討論企業策略時,將人資視為必要的列席對象。


究竟,是企業主不夠高瞻遠矚,不懂得人力資源是企業成功的重要關鍵,而未將人資提高至策略層級;或是人資主管未能具備足夠的策略能力,以致對人資懷抱高度期望的企業主,因夢想破滅而降低了人資的策略定位?深究下去,這議題恐將成為另一個「雞生蛋」或「蛋生雞」的問題。


人資主管難以預期企業主對人資的策略定位,自己較能掌控的,是預先做好策略功課,以便在企業需要人資主管獻策時,能提出令人驚豔的曠世奇謀。


至於人資應如何邁向諸葛之道呢?從反向思考,了解企業認為人資尚無法成為策略夥伴的原因,或可找到一些努力的方向。


依據著名人資學者Lawler, E.E.及J.W. Boudreau的研究與分析,人資主管未能列席重要戰略會議,主要係缺乏動態人際互動(Interpersonal Dynamics)、量化分析(Metric Skills)、商業營運(Business Partners Skills)、委外管理(Managing Outsourcing)等技能。


在錯綜複雜的人際網絡中,人資若能具備居間協調的功力,巧妙地維繫各山頭勢力的均衡;或透過組織設計與人力計畫,配置所需的人力,確實能使人資在策略會議上,展現人力資源管理的功力與價值。


運用量化分析技能,將虛無縹緲的人資問題或人資專案效益,轉化為明確易懂的數據,讓對數字敏感的企業主,能對於擬呈現的人資策略議題一目了然。


商業營運技能,除了財務會計、市場、產品、客戶、銷售等資訊與知識之外,尚包含策略分析工具的應用。而具備對商業的敏銳度與營運的知識,則能調整人資的思維,趨近於企業經營者的頻道與格局,便於彼此的聚焦與對話。


專業分工的趨勢,使企業聚焦於具核心競爭力的事業體。由於企業外部環節的可控性較低,人資若能具備供應鍊管理與委外管理的技能,能提供利害關係與風險承擔分析,確保外部產品或服務的品質。


人資主管想朝諸葛之道前進,得隨時省思與提醒自己,是否已具備企業所需的運籌帷幄能力。若能在平日即預先準備好素材,並常進行沙盤推演,有朝一日,定能展現多元與全面的策略思維而成為策略夥伴,搭一座連結人力資源與企業營運目標間的橋樑。


【經濟日報/林行宜/201101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頑皮x2的臭爸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