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講堂系列】從失焦到聚焦的變革─麗嬰房總經理 王國城
企業很難改變外部環境變化,想透過營業額增加讓營運有所起色,因此變得有點困難,所以只能從內部環境做改變,達成目標。
在營業額無法增加的情況下,企業仍可提高經營利潤,重點是怎樣讓營運資金的運用更具效率,擠出利潤。而了解每個數字背後所代表意義,逐一抽絲剝繭就能找到問題,然後思考出解決方案。
麗嬰房過去幾年所面臨營運低潮,或可分成幾個部分說明,一是外部環境因人口外移、出生率降低而變糟,其次是本身因轉投資多,使得本業經營發生「失焦」情況,另一方面則是本業存貨管理失當。
企業很難改變外部環境變化,想透過營業額增加讓營運有所起色,因此變得有點困難,所以只能從內部環境做改變,達成目標。為此,麗嬰房將處於虧損狀態的女裝事業,以及印尼、泰國、新加坡等海外子公司陸續結束,重新聚焦台灣及大陸童裝市場。
緊接著,為強化童裝事業競爭力,麗嬰房暫停童裝郵購事業,並收掉部分成本競爭力差的工廠,將訂單委外生產,最後一步則是努力控制存貨的周轉,讓幹部了解存貨跌價損失的嚴重性,利用折扣促銷、特賣會等方式,快速地消化舊庫存。
聚焦二大市場 外部舉才改造麗嬰房
相同一件衣服,幾個月之內毛利率會有很大變化,如何讓衣服價值,在不同時間點,保有較高利潤是門學問。在所有變革中,存貨管理較講求技巧及市場敏銳度,大部分服飾產品價值會隨著時間流逝,而售價高於成本就有利可圖,存貨控管與定價策略(折扣促銷)有相當大的關聯性,在銷售金額無法顯著增加情況下,只能藉由存貨控管提高利潤。
對企業而言,要找出問題癥結、解決之道或許不是件難事,難在如何落實。麗嬰房面臨經營困境之時,我仍在外商公司工作,事後回想,麗嬰房高階管理階層對於經營面出現的問題,以及如何改善營運績效等,應該心理都有數,不過,董事長林泰生卻決定從外部舉才,或許是想借用外面力量,讓麗嬰房內部產生某些「化學變化」。
當時,董事長透過獵人頭公司找上我,還丟了一本麗嬰房財報「考驗」我,請我從財報針砭麗嬰房營運,並提出解決之道,我從財報上發現不少問題,這也說明財務分析在企業管理的重要性。由於彼此想法頗為一致,2000年底,我就進入麗嬰房,接手總經理職位及負責改造工作。
當時,我算是「空降部隊」,沒有帶任何人就「單刀赴會」,若非以董事長為首的董事會全力支持,很難推動任何的改革措施。事實上,董事長常會刻意製造某些場合,讓我能和其他經營團隊成員建立共識,並讓他們理解我的專業能力,讓組織的運作可以更順暢。由此可知,一個企業在變革的過程中,很需要有一股穩定的力量來支持。就某方面而言,從管理角度來看,台灣政治藍綠五○%對五○%,彼此僵持不下的狀況,其實是相當尷尬的局面。
在員工眼中,「局外人」客觀性較不會受到質疑。在麗嬰房,很多人跟隨董事長十幾年、二十幾年,此一情況,讓企業內部或多或少存在人情包袱,於是,管理者雖看到問題,但礙於立場及感情等因素,卻不能站到第一線處理,只能假他人之手進行調整,以利雙方就事論事。所謂「外部舉才」,重點不在「外部」而是「才能」,「才能」需依企業長期發展來設定條件。就麗嬰房例子來看,它需要一個非既有行業出身、年輕、具國際視野,而對零售業又有一定程度了解的人才,方可提供不同經營觀點。
若要問我為何會雀屏中選,我想或許是因為整個存貨管理,是麗嬰房營運改造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而之前我曾經在外商企業負責金莎巧克力的銷售,巧克力商品必須面臨保存期限及季節性淡旺季(童裝也有)的問題,由於進口商品還得計算運送時間,因此相當注重存貨的管控。
溫和、漸進式改革,用時間換空間
變革難免會帶來組織人事的變動,而企業變革必須考慮企業的文化,麗嬰房是一個「溫和」的企業,所以得採取漸進式的改革。包括結束郵購事業、收掉工廠等等作法,都必須面臨人員縮減的問題,而麗嬰房是以「時間換取空間」的戰術,透過長時間不斷的溝通,讓多數人心平氣和接受公司的改變。
在人事精減過程中,公司會盡量幫員工另謀出路,透過調部門或代為尋找新東家使員工仍能保有收入,而若真的找不到新工作,則依勞基法相關規定進行資遣。整個人事精減過程大概經歷一年半時間,以便讓公司同仁能夠充分體認公司的困境、用心,藉此降低對員工工作士氣造成打擊。若迅速及大刀闊斧的改革,恐怕會衍生出許多後遺症。
在企業,人跟人之間的問題往往是最難解決,為避免過程之中,太多閒言閒語發生、重要訊息洩漏,進而影響辦公室工作氣氛,我也在部門關係、層級做了些調整,其中之一,就是讓人力資源部門直接向總經理報告,簡化某些敏感資訊傳遞過程。
許多企業進行變革時,都會設定具體時間、目標,麗嬰房雖沒有精確地設定改善營運所需時間,但會定期檢討每一個執行步驟是否確實發生功效,然後再看下一步該如何進行,不會急就章要求短期績效。
做事業要步步為營,企業現在看來不錯,下一刻可能會面臨很多問題。在獲利逐漸回升之後,除繼續深耕成長快速的大陸市場,台灣麗嬰房近期營運又做了些新變革。以前麗嬰房將客戶鎖定在○至六歲孩童,有鑑於台灣新生兒人數不斷降低,市場萎縮,公司又針對七至十二歲孩童,推出「Open for Kids」兒童運動概念店,販售鞋子及服裝。
新事業的經營總是有風險,但企業不能怕新事業失敗就退縮,除了「Open for Kids」,麗嬰房還跨入坐月子中心,取得康和產後護理之家五○%股權,並與臍帶血業者異業結盟,以及推出親子預購誌等新業務。每個多角化動作,都依產業供需狀況及與既有業務聯結性(客戶不脫離孕婦及孩童),做出決定。期望在營運成本增加有限的情況下,提高成功機率。
本篇文章轉載於《財訊特刊-企業大講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