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著小小的善行而美麗


小時候我是個很安靜的孩子,不喜歡招搖,連大人的稱讚都會令我渾身不太自在,通常我也不太可能主動去做那些很引人注目的事。但是,有一天……
我已經忘記我當時的年紀,大約是小四或更小一點吧。那一天,放學途中,我走在回家的路上,遠遠望見一個佝僂的身影,舉步維艱的走著,那是一個瞎眼的老爺爺。我認得那個老爺爺,他住在我家隔壁兩條巷子裡的一戶破舊的矮房子,我時常見到他獨自一個人拄著拐杖外出。


因為是放學時間,路上滿滿的小孩,有些調皮的孩子邊跑邊玩,一個不小心就會推撞到老爺爺,眼睛看不見的老爺爺往往因此驚慌得幾乎跌倒,那些孩子便在一旁幸災樂禍的哈哈大笑。


我一路靜靜的走著,冷眼看著瞎眼的老爺爺被捉弄、煽笑。


就在老爺爺被一個男孩子推了一把,快跌倒的一瞬間,我想也不想的跨步上前去攙扶住老爺爺,轉頭狠狠的瞪了那肇事的男孩子一眼。男孩子在我和老爺爺身邊跳來跳去的挑釁叫囂,我索性牽起老爺爺的拐杖,走在他前面,一步步引導他走。


這一段路好似走了一世紀。那個像猴子調皮的男孩子不斷在我耳邊大吼大叫,更多孩子好奇的盯著我看,我全身像被幾千幾萬支針扎著,刺痛熱辣。我強掩住內心的驚恐害怕,目不斜視,故作鎮定的穩穩往前走……


好不容易把老爺爺牽到他住的那條巷口,遠遠的我看到有鄰居迎上來,馬上放掉爺爺的拐杖,拔腿立刻跑開。一路頭也不回的跑回家……


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要經歷幾件令他印象深刻、甚或足以用來建構自我價值的事件,那些陌生又驚奇的冒險事件,通常引領孩子初次體會人性中赤裸的善或惡,帶給孩子巨大的情感震撼,隱隱的影響著這孩子未來所展現出的人格風貌。


我喜歡讓純真的孩子在最天真、最純良的時候,以最自然的本性,去體驗、去感受這些雖然複雜但絕對精彩的真實人生事件。


或許是因為我自己的童年經驗,當我看到《圓圓的傘》繪本裡的故事時,特別感動。


故事是這樣說的……


雨嘩啦啦下著。小女孩圓圓在上學途中,看到一個遊民爺爺靠在牆邊、淋著雨睡著。有人匆匆走過,有人顯得不屑;幾個調皮的孩子經過時,還故意戳了戳老爺爺的肩膀;文具店的大嬸更是擔心骯髒的遊民爺爺嚇到顧客,影響了她的生意而口出惡言……


課程結束後,圓圓走到校門口,發現老爺爺仍然淋著雨睡著。她左右張望,確定四周都沒人,便把她的草綠色傘撐在老爺爺頭上,然後淋著雨跑回學校。放學時,天氣已經放晴了。圓圓經過文具店,發現老爺爺已經不在了,但她的傘就立在牆邊。圓圓拿回她的草綠色傘,喃喃說:「老爺爺可以帶走雨傘的……」


我很愛這本書,因為我小時候真實的體會過圓圓的感受──礙於性格的怯懦,對於某些自己其實很有感受的事,只能冷眼旁觀。然後,某一個因緣際會下,一旦有了行動,不管那行動有沒有產生影響力、也不管那行動後果如何,一切都會因此而改變。


這個世界還有很多問題,不盡然完全美好,但因為這些小小的、無所為的單純善行,我們依然可以說:這還是個美麗、值得努力的世界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頑皮x2的臭爸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