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語錄018
少林寺的和尚武功千變萬化,飛簷走壁,是過去挑了多少桶水上山?
The kung-fu masters of Shaolin Temple only attain their omnipotent skills after years of tedious, grueling, and mundane training.


如果一個人成天接受少林寺、武當派、崑崙派切磋劍法,就能自成一格、就有自己的「派」。而和全球一流品牌做生意,其實就像練功,這也是多年來鴻海最寶貴的學習、最寶貴的成長過程。「這些經驗都不是書本上學得到的,」郭台銘說。

郭台銘三十歲那一年的生日是在日本松下電器過的,郭台銘去跟日方談合作,希望松下把電視機的零件製造給鴻海做。那天晚上,日本人松下員工知道是郭台銘生日,於是大家一起吃飯,並且把他灌醉。

第二天醒來,郭台銘躺在床上在想,日本有這麼好的零組件供應,是因為日本有很好的母體工業,帶動日本零組件的發展。台灣沒有「母體工業」,電視機生意都在外商手裡,台灣的零組件工業有哪幾家是國內廠商訓練出來?

郭台銘從那時起就下定決心不跟國內廠商做生意,要做就做國外大廠生意。其中最重要的理由,是接美日國際大廠的訂單,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很多事情,這就是一種磨練機會。郭台銘就指出,國外電腦品牌願意給台灣小公司機會,只要有基本可靠的技術,以及合理的成本優勢,這些全球品牌大廠就願意派工程師來支持。包括現在好幾家台灣筆記型電腦的全球大廠,當初都是這些全球品牌大廠派人來一步一步指導,才做出今天的成就。

那時,有國內系統大廠想向鴻海下零件訂單,但是,它的要求是交貨期要比日本短、成本要更低。郭台銘想了兩個星期,訂單就在眼前,最後他還是沒有做這筆生意。最主要的理由,是當時台灣大廠要求鴻海的價錢比日本低三成、交貨快、品質又好,鴻海有這種實力,就應該直接跳上國際舞台。鴻海成立的第十年,就已爭取到IBM的塑膠零件訂單,接著陸續和日本、德國等歐洲國家的先進公司合作。其實對郭台銘來說,每一張國外的訂單,就是練功,三十年來,鴻海等於接受全世界各地大廠給鴻海的考驗,累積出雄厚的實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頑皮x2的臭爸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