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二年蔚為風潮的創業熱,目前有消退的趨勢,近期研究統計上反應出 最近10年中小企業家數成長率 2%,比80年代早期少了一半。而新創事業的創業結構更是嚴重失衡 ,據日前報導顯示,以2005年台灣新設中小企業12萬5000家 為例,其中批發及零售業6.1萬家,住宿及餐飲業2萬家 ,就佔了總數的65%。更有專家表示:「台灣需要炸雞排 、便利商店以外的年輕人創業」

為什麼台灣的年輕人沒有搭上這波創業潮流?除了多數技術人才往往偏 好大公司,甚至在中小企業當資訊人員都比創業有保障 。年輕族群愈來愈趨向安穩,較不願意承受創業所帶來的壓力及失敗的 風險。

而除了整體環境改變外,考慮創業時其實有許多進一步深思的 ,創業的二好及三壞,您不能不知道:

二好

一、成為老闆,掌控自己的人生
當成為老闆之後,工作不再是終身監禁,而是了解自身能力極限後繼續 往前的機會,工作不再是為別人打工分紅領取薪水,而是創造自己人生 的高峰,享受「更高級」的成就感。更何況如果你是因為熱愛你的工作 而樂於投入和付出,那其中逐夢踏實的箇中滋味,唯有嚐試過的人最能 體會。

二、創業成功,可以獲得無數財富
當賈伯斯創立了蘋果電腦後;2005年股票市值達40億美元 ,約為台幣一千三百億元;1975年由比爾蓋茲所創的微軟王國 ,於2004年營業總額達到368.4億美元;由布林和佩奇所發明 的Google不僅改變人們的上網習慣,更扭轉了世人對網路泡沫化 的認知,2007年4月Google 股票突破了500美元大關,創下了歷史新高。
  
三壞

一、趨勢變動快,市場變化快
創業產業和種類一直隨時代變更而持續改變,每個人在創業前 ,必須先理性深思,甚至進行市場調查和資料收集,收集主題為: 「我要創的事業,目前市場現況?」需要進一步考量二個要件 。1有沒有人作,如果沒有,那我做,相對有更多機會 ,但也許也是更多挑戰。2如果市場已有同類商品,我有沒有辦法比他 專業優秀,如果人家已佔領多數市場,我有沒有辦法出奇致勝 ?如果結論是,市場已有作得又好又快、又優秀又有品質 ,價格又不貴者,那麼最好還是改作其他行業吧!

二、台灣創投資源少,後續資金募集不易


數位內容產業則礙於國內數位內容產業整體環境未臻成熟 、產業規模較小及產業競爭激烈等因素,造成創投的投資意願較為低落 ,投資活動也較為保守,因此國內其他型態的創業產業 ,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更難受到創投或銀行的青睞。

三、創業成功率沒有想像中的高
創業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常常因為媒體的報導導致很容易誤以為 創業成功很容易,然而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統計,台灣地區約有11 5萬家中小企業,佔企業總數高達97.8%,約占總就業人口的78 %,中小型企業可說是台灣經濟結構的主體。不過其中有1成 、約11萬家的中小企業,經營不滿1年即倒閉或停業。且據統計 ,首次創業成功機率不到3成,創業超過5年的存活率不到5%。

分享創業的好與壞,是想給大家更多務實的分享和體驗 ,如何遵循創業守則:全力以赴 、出奇致勝、量入為出、循序漸進,都是需要深思加上努力以及超強的 執行力,如何節省時間開創新局,創業人需要有更多的支援和協助 。多加利用政府資源、人脈以及各式資訊,創業仍是一條除了上班之外 ,您可以選擇走的另一條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頑皮x2的臭爸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