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責任與幸福--婚姻的圍牆

作者:charmingcat 



編者按:動物尚能有舐犢情深般的情感履行其生養子女的責任,我們人類難道不應該更懂得人間真情?本文作者對婚姻家庭的理解很有深意,對我們在追求幸福和愛情過程中所要但負的責任也談了自己的獨到見解。文章具有可讀性,推薦閱讀。



  不談大道理了,先講個真實的故事。



  陝北地區常年缺水,供水車長期從外地運送水到這些地方,大約一個星期一次吧。那裡有個村子,都在高高的沒有半點水的黃土上,無論是人,還是牛啊、豬啊的,都指望著每週一趟的運水車。而那水是什麼東西?是每次洗過菜、煮過飯、再洗過衣服,最後才會給牲畜們去喝。而水,還是原來的那桶水,注意:這裡沒有換過水。水在這個地方,就是這樣的一種“東西”。有一次,運水車在崎嶇的山路上出了問題,時間延遲了很久,山頂上的生物們都乾渴至極。車子顛顛簸簸的在路上走,突然,狹窄的山路上竄出了一個巨型動物,是一頭老牛,老母牛,看著迎面過來的供水車,直挺挺的雙膝下跪,攔在了路的中央。車子停了,大家都看著十分的可憐,就端了一碗水在它的面前。誰知,老牛沒有低頭喝水,而是回頭“哞哞”了兩聲。過了一分鐘,一頭乳臭未乾的小牛跑過來,喝完了碗中的水。



  這是個真實的故事,我記得在幾年前某期的《讀者》上讀到的。現在回想起來,仍然淚水涔涔。與其說這是老牛的母愛,還不如說這是老牛作為母親的責任。



  無論是牛,還是人,用“愛”來框架,它完全可以拋棄愛,自己獨飲,但它還負有撫養它的責任。畢竟這是一頭乳臭未乾的小牛。愛,是可以被消磨的,責任,卻不可以。它是一種負擔。



  每個人,自年少之時的戀愛、到青年步入婚姻,到中年對婚姻的彷徨恍惚,到老年對婚姻的或感激或悔恨,每一步都傾注了人的熱情、感情和責任。一路走來,酸甜苦辣,一樣也不落下。沒有只有清甜的蜜,還有隨時飛來的蜜蜂。錢鐘書先生說,婚姻是一堵圍牆。他寓意在指婚姻看著美妙,牆外的人想進來,牆內的人想出去。但這圍牆還有一層涵義,那就是它是個讓人遮風避雨的港灣。因為這圍牆堅固、厚實,我們隨時可以呆在裡面,不受到外界的侵擾和紛爭。而圍牆一破,確實給牆內的人看到了牆外的風景和陽光,以為天堂就近在咫尺。走出圍牆的人,得到了自由,得到了自由帶來的短暫的快樂。而獲得自由是有代價的,它需要你無論風雨日曬都能忍受,無論臭蟲雜草都能忍受,無論是泥濘還是水漬都能忍受,還要每天為腹中的饑餓努力的尋找果實。但你是快樂的,雖然髒點、累點、窮點。這種自然環境,不就是我們所指的原生態的生活麼。你看動物園裡的獅子、豹子,它們還是渴望回到原生態的森林中,因為它的獸性和本能在呼喚它們。那裡的世界才是一個讓它感到尊嚴的獲得和尋找的地方。在籠子裡,永遠都要吃嗟來之食,都要阿諛奉承。你不喜歡這個樣子,於是,你要出走。而人和獅子、豹子不同。人生下來就是在圍牆之中,人的本能不是原生態的森林回歸,而是到處是規則和法度森嚴的社會,所以獅子、豹子是動物,而你卻是社會之人。當你長大結婚,你從父母的圍牆跳到丈夫孩子的圍牆,還沒有享受到幾天圍牆內的快樂,便覺得這又是張愛玲所言的跳入另一個火坑。於是,你想掙扎,擺脫這種火坑般的婚姻,逃出這城牆之外。有的人還有動物本能的獸性,在短暫的新鮮好奇之後也許會適應這種牆外的野外生活,而我們絕大多數人,卻沒有能力適應這牆外的風雨交加、雷鳴閃電和百草叢生。我們既想追求享受牆外的美麗風景和無拘無束的逍遙自在,又想保持牆內生活的舒適安逸,但魚翅和熊掌不可兼得。畢竟,在享受舒適安逸的時候,我們需要對這個圍牆擔負起維修的責任和義務。而責任的自由限度與牆外的自由限度是不一樣的,它處於責任的範圍和邊界之中。而牆外的自由限度要寬廣的多,至少,我們不需要對圍牆修修補補和費盡周折。



  你說,你要追求幸福。雖然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彼此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但我們要區分的是,什麼是幸福,而談到幸福必須先談到不幸。因為不幸的多樣化,所以對幸福的理解也千差萬別。幸福的家庭雖然相似,然而這不是一種幸福,而是多樣的幸福。只是,我們身處其中,我們收穫的幸福是不是我們理想中的幸福而已。而幸福和幸福之間,有沒有可比性呢?從哲學本質上說,沒有。但從社會學的角度講,它們之間還是有可比性的。我們用等級劃分的方法,有財富的多寡,社會地位、聲望、榮譽等來衡量。而這些東西,卻是構成我們這個圍牆的堅實基礎。我們在獲得這些東西的時候,是基於對這種對幸福判斷的價值觀進行了一種認同。而這種幸福可以帶給圍牆內的人舒適的生活,優雅的生活。但在追求這種幸福的同時,也需要對之努力、奮鬥和付出。即使安享牆內生活的人,也需要對之肩負起與之同樣奮鬥以保衛果實的責任。



  然而,你追求的幸福是另外一種層面的幸福。你想沖出圍牆,拋開圍牆周圍的親朋好友和社會世俗眼光的猜忌,尋找一片寧靜。你說,圍牆圍得密不透風,把人生生的窒息在內,喘不出一口新鮮空氣。圍牆好吵,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利益和想法,為了油鹽醬醋吵得不可開交。你說,我要離開,什麼也不要,唯美似的去尋找另外一個棲息的地方。哪知,所有的圍牆都是相似的,到處都有利益的紛爭和文化的差異。世界上有多少個人,就有多少種對幸福的理解和定義。然而,責任的涵義卻是相同的,贍養撫育扶助的倫理道德千古不變。



  你轉身,才明白,無論你要去追求什麼樣的幸福,但都必須承擔起必要的責任,履行應盡的義務。無論世上的幸福有多少種,圍牆有多少個,你感慨多少人生,體會多少酸甜苦辣,是你的責任,永遠都需要你來背負。因為,你不是獅子、豹子,不是籠子裡的小鳥,你是人,社會的人,有家有工作,有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的人。而所謂的夢想、自由和對美好的嚮往統統都是烏托邦,都是你的臆想。你仍舊是原來的你,一個平凡、普通,整天鍋碗瓢盆的吵鬧的人。



  你繼而說,我不是一個只要幸福,拋棄責任的人。我也想擔負責任,也要追求自己的幸福。是啊,每個人都這麼想。可如何兩者都兼顧呢?這就是考驗我們的智慧了。承擔責任,就要我們有所為有所不為。或許,你為承擔了責任而感到幸福,或許,你覺得好累贅。我只是想說,其實,我們可以改變一種生活方式,來對待我們的幸福和責任,而不必要非此即彼的決裂。而是否幸福與否,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頑皮x2的臭爸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