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技術結合做和知

關於技術革命,只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是我們不知道的:態度、信仰和價值觀的基本變化引發了技術革命,然而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些改變?我在之前曾經嘗試說明,科學的進步與此的關聯不大。在那之前一百年,世界觀的重大改變引發了偉大的科學革命,而那個世界觀的重大改變與態度、信仰和價值觀的基本變化是否有關聯?新興的資本主義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中央集權的新興民族國家(national state)又扮演什麼角色?當時的民族國家在貿易和工業方面採取重商主義的政策,官僚體系總是非常注重有系統的、合理的書面程序。(畢竟18世紀編纂法律就像編纂有用的或應用的技藝一樣。)或者,我們是否必須推動一個流程,而這個流程的關鍵影響因素就是技術?是否當「技術的流程」累積到某一個程度時,就能徹底反轉一切,使得過去一直以來大自然對人類的「控制」,現在卻轉變成人類對大自然的控制,至少有這種潛在的可能性吧?

我認為,對一般的歷史學家和技術史學家而言,這都應該是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首先,技術革命代表一個偉大的轉捩點,無論在知識、政治、文化或經濟方面都是如此。在這四個領域裡,過去稱霸世界的傳統方式如制度、權力和宗教,往往都不成功,而且已經被取代,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的、非常成功的全球霸權,那就是技術。在一百年之間,技術的擴展已經無所不在,甚至到了1900年時,蒸汽引擎這個技術霸權的象徵也進入了達賴喇嘛位於拉薩的皇宮。

對技術史學家而言,技術革命不僅是他的研究領域裡一個很大的變動,也開啟了「技術」這個領域。當然,在技術革命之前,工藝和工具、工藝品和精巧的機械裝置,都已經歷長期的發展,締造了令人振奮的歷史,也曾有過緩慢而痛苦的進步,以及突然而迅速的傳播。但是唯有具備後見之明的歷史學家才會把這些視為技術,認為它們屬於同一個領域。對現代人來說,它們都是不同的東西,每一項都屬於各自不同的領域、應用和生活方式。

不過,一般性的歷史學家和技術史學家,到目前為止都未曾關注技術革命。前者即使注意到技術,頂多是把技術當作科學的私生子。據我所知,一流的一般性歷史學家當中,只有一位曾經花費時間和精力研究技術、技術的角色和影響力,那就是法蘭茲•許納貝爾(Franz Schnabel),另外還有一位唯一的例外就是希羅多德,他對技巧和工具的鑑賞力很敏銳。許納貝爾在一所技術大學(卡爾斯魯厄)教歷史,這也許可以說明他的興趣所在。至於技術史學家,研究的往往是材料、工具和技巧的歷史,而不是技術。少數的例外通常本身並不是技術專家,例如路易斯•孟福特或羅傑•柏林格姆(Roger Burlingame),他們比較關心技術對社會和文化的影響,較不重視技術本身的發展和變化,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目前技術是很重要的,因為技術可以結合「做」和「知」這兩大領域,把人類知識的歷史和自然的歷史連結起來。過去技術一直散處於邊陲地帶,後來是如何移到中心的主流位置,這一點仍有待研究、深思和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頑皮x2的臭爸爸 的頭像
    小頑皮x2的臭爸爸

    wcjcpr96的部落格

    小頑皮x2的臭爸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