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事業部主管的七種過程


從七十五位新任、有豐富培訓人才經驗的事業部主管, 以及資深人力資源主管的訪談中,我發展了一套能力模型。 模型裡的七種重大轉變, 是每個部門主管在晉升為事業部主管時的必經之路。 7七種變化如下: 


1. 從專才到通才:公司每個部門都有不同的管理文化、 自己的規則和語言。一旦身為事業部主管,就必須具備我所說的「 跨部門的溝通能力」。一個行銷出身的人,很難搖身一變, 成為一個正宗作業或研發的科班生, 但是他仍舊可以學會該領域的行話, 讓自己更熟悉各部門別的基本用語、工具和常識, 來和事業部的其他同仁互動。一個新任事業部主管, 一定要有足夠的知識,才能評價並招募適當的人才到不同部門工作, 即使不是自己的老本行也一樣。伯特是業務行銷老手, 也有製造方面的經驗;但是談到研發,他還需要學習很多, 才能有效的進行管理。

 

2.從分析者到整合者:部門主管的主要職責是培育管理人才, 讓他們能夠深入分析某些特定專門領域的議題。相反地, 事業部主管必須領導跨部門團隊,整合各種知識, 以解決組織內部的重要問題。如同你所想像, 一個新任事業部主管的重要課題,是處理整合性決策以及解決問題; 更重要地,要恰如其分地在不同部門間,取得一定的平衡。 事業部主管也必須介入「白色地帶」, 自動扛下不直接隸屬於任何一個部門,但又對公司很重要的議題。 伯特的最大挑戰,就是學習如何有效地在各部門中取得平衡。 


3.從戰略家到策略家:比起部門主管, 事業部主管更需要建立和傳達組織的策略方向。因此, 他們要能定義並清楚宣傳公司的使命和目標(什麼/what)、 核心能力(誰/who)、策略(如何/how)和願景(為什麼/ why)。此外,也要能輕鬆地轉換排檔, 不著痕跡地優遊於戰略考量(見樹)和策略觀點(見林)之間。 關鍵在於要能策略性的思考,也就是要能夠(一) 從複雜、混亂的環境,找出重要的規則和模式;(二) 把上述模式具體化,並簡單有力地告知同仁;(三) 運用洞察力,預測並模擬其他主要「玩家」(如客戶或競爭者) 的反應。 

4.從磚瓦工到建築師:你的位階愈高,就得負起更大的責任, 建構堅實地基、促進組織績效,與創造突破性發展的契機。 為了確保有效執行這些使命,事業部主管必須了解策略、組織結構、 系統、流程和技能之間的互動關係。他們要熟稔組織設計的原則, 以及改進企業流程、技能培訓和管理的方法。 大多數的主管就像伯特,雖然潛力無窮, 但是並沒有正式受過組織發展理論和實務的訓練, 所以不是訓練有素的組織架構者; 面對顧問公司提出組織發展的建議時,也不一定能夠通盤了解


 
5.從戰士到外交官:一個稱職的事業部主管, 會知道建立有利的外部環境、 維持與關鍵外部群體的良好互動有多麼重要。這些群體包括政府、 非政府組織、媒體以及投資人。他們會找機會進行跨公司合作, 主動跟對手接洽,然後一起建立遊戲規則。相反地, 部門主管較注重內部人才的發展和運用,以達到更有效的競爭效果。

 
6.從問題解決者到問題發現者:許多主管受提拔, 是因為突出的問題解決能力。但是,愈往組織的高處爬, 你要漸漸將重心從解決問題,轉移到發掘並預防「可預測意外」 的發生。8身為一個問題發現者,要能找到、研判潛在威脅的強弱, 然後告訴組織成員,遇到類似狀況該怎麼反應。 並且要能採取預防措施,促進組織變革。最終的目標, 是要讓組織不停地學習,有效處理外界環境的變化, 讓對手出其不意。


7.從行為實踐者到行為楷模:公司員工往往會觀察事業部主管, 從中尋找「正確」行為態度的線索、願景和靈感。 身為一個部門主管,只要有效率又稱職就可以了,也就是「 行為實踐者」。相對地,身為一個事業部主管, 時時都得暴露在鎂光燈下,被人們用放大鏡檢視, 並且成為別人的行為模範。而且,高層的領導風格不論好壞, 都會在組織裡傳染;領導者的行為會影響屬下, 屬下又再繼續影響下面的人,最後擴及整個組織。長此以往, 高層的影響力從上而下,滲透了整個組織,支配大大小小的事務。 組織文化於焉形成,決定了哪種人被升遷、哪些人被雇用, 產生一個「自我強化的回饋系統」,不論這個系統是好是壞。 

就和大多數新任事業部主管一樣,伯特需要依序進行上述七大改變。 他要多接觸不熟悉的部門、更專注於整合性問題的解決、 策略性思考、做出有關組織設計的重要決定、有效建立對外關係、 預防可預測的意外,然後成為事業部裡最重要的行為模範。 由此可知,初次領導一個事業部是多大的挑戰!伯特非常幸運, 因為他掌握了自己和組織內部的重要資源, 協助自己完成角色的轉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頑皮x2的臭爸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