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批評有風險 |
批評是一劑瀉藥,它不好吃,也有風險, 所以聰明的上司要慎用批評。批評不能像讚揚那樣隨便, 一定要準備充分、證據十足,要一下子讓下屬心服口服。 信口開河的批評、大發雷霆的責罵都要盡量避免, 因為這既不容易收到效果,又容易傷對方的心, 不利於你協調好與下屬之間的人際關係。 要批評的對象大多是犯了錯誤, 又沒有認識到錯誤或認識不深刻的下屬, 而對已經認識到錯誤又有悔改之意的下屬,要寬宏大量,不要批評。 因為從效果來看,批評要達到的目的是讓人改正悔過, 既然下屬已經知錯,再批評豈不多餘?寬宏大量會使他感激不盡, 而指責說不定會傷了感情,留下後患。 有一種情況是不宜用批評的,那就是大多數人都犯錯之時。 中國有句成語:「法不責眾」,受批評的人多了, 大家都會覺得無動於衷,每個人都會這樣想:「大家都這樣, 又不是只有我一個人,為什麼……」這時他們會覺得你嘮嘮叨叨、 吹毛求疵,十分討厭,說不定還會「犯眾怒」。 那麼這時應該怎麼辦呢?聰明的上司這時應當用表揚。比如, 總經理召開工作會議,只有財務部主任準時到達會場, 其他人全部遲到十五分鐘左右,總經理大為惱火, 但他沒有批評任何人,只是表揚了財務部主任, 大大地讚揚他工作作風嚴謹,結果其他人聽後都面帶愧色。 這顯然是十分聰明的,在遲到的人中很可能有人有正當理由, 必然覺得冤枉要申辯,他一申辯,其他人也會申辯, 最後不但達不到目的,還把大多數人得罪了。其實在場的, 誰也不怕責罵,因為有這麼多人陪著,又不丟臉,一旦有人申辯, 都會跟著起鬨。若把「有正當理由的」和「沒正當理由」 的下屬區別對待又不可能,所以在這時表揚少數人是最佳的選擇, 既表揚了好的,又壓抑了不好的,既沒有得罪大多數人, 同時又痛打了他們的臉,叫他們有口難辯。 總之,能用表揚的地方盡量不要用責罵,雖然有恩威並施的說法, 棍棒應當有,可不一定非要使用它,作為一種威懾力存在, 它也同樣有作用。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