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企業大講堂系列】用到好的人─豐興鋼鐵董事長 林明儒
成為一家好公司的條件,第一要有好的製程,因為這樣才能確保產品有好的品質,在市場上才有競爭力。第二要有好的管理制度,因為凡事能有依循的標準,企業才能夠長治久安。第三點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有好的幹部、好的員工。
豐興鋼鐵成立以來投資金額最大、時間也最長的製程改善計畫,到明年底將告一段落。該計畫包括投資四十五億元的第一煉鋼廠設備更新、十億元的鋼筋廠三階段改造工程,以及三億元的新設小扁鋼廠。前後七年,豐興的產能提升、體質再精進等都可以看出成果。
在銷售方面,豐興除了深耕既有客戶外,內銷部分則以加盟制度鞏固市占率,並以煉軋合一的優勢配合客製化需求;外銷則積極開發新市場,同時配合國際鋼筋市場需求,以調節國內的鋼筋銷售淡季。而在煉鋼一廠汰舊更新主要工程完成後,未來將致力於操作改善,提高生產效率,並加速小扁鋼廠的建廠進度,以擴大產品組合,持續穩定成長。
除了製程的改善,豐興也致力於煉特殊鋼種的開發。為了降低下游客戶購料成本及提供穩定料源,很多新開發鋼種已正式量產,像是高品級自煉鋼胚的比重由1999年的四九%,到去年已達一○○%完全自煉,取代進口鋼胚的耗用。2006年的自煉合金鋼出貨量也較2005年成長一七%,更較2004年成長三七%。在近來進口鋼胚價格高升且貨源短缺下,國內各單軋廠的成本及交期都相當難以掌握,但豐興的策略則更凸顯出身為上游煉鋼廠的優勢。
由於過去幾年鋼鐵景氣大好,投資鋼鐵行業的意願大增,但是只有把市場、技術、財務三大面向都準備好的投資計畫才有成功的可能。像是豐興這次的製程改善計畫,就是經過市場研究、技術及財務的專門人員審慎評估後才做出的決策。也因此雖然這期間經歷原物料價格的大幅波動,產業景氣的劇烈變化,公司不但有從容因應的能力,也還能持續成長。
我常說,企業經營者腦子裡隨時要存取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及製造成本表,否則就有可能做超出自己能力的投資。但是董事長也不可能樣樣精通,雖然用個人主觀來判斷最有效率,然而一旦碰上時運不濟,跌倒的機率就高。所以一定要透過幹部的團隊合作,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把公司帶到正確的方向。
成為一家好公司的條件,第一要有好的製程,因為這樣才能確保產品有好的品質,在市場上才有競爭力。第二要有好的管理制度,因為凡事能有依循的標準,企業才能夠長治久安。第三點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有好的幹部、好的員工,因為只有用到好的人,前面兩個條件才能成立,也才能維持。
對人的投資也是企業競爭力的展現
總括來看,好的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這當中經營者與幹部、員工之間的互信關係需要時間來培養,關鍵就是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是究竟要怎麼做?現在企業管理對於用人的態度都講究績效導向,我也是一樣。尤其是對於一個發展中的公司來說,達不到績效的,就應該調整,工作不適任不能勉強。如果公司具有一定的規模,在能維持生產線正常運作的前提下,就可以適時進行相當比例的輪調,降低人事風險並從中發掘種子幹部。同時人事也應該有適當的新陳代謝,才能維持成長的動力。
但是另一方面,公司也應該塑造一個讓人願意為其效力的環境。除了要保障員工的生活,待遇不能差;工作環境也要讓員工感到安全、愉快。此外,我認為企業還要讓每個人都有學習及成長的空間。尤其現在這種資訊爆炸的時代,知識成長的速度遠遠超過個人知識吸收的速度,每個人都有自我提升的壓力,企業更應該要讓員工有隨時學習的意識和機會。
從這幾年企業徵才的相關新聞中可以看出,只要是好的工作機會,就一定會有人才來爭取。但是要能留住人才,卻不僅僅是公司知名度、獲利能力高就夠了,對於有競爭力的人才來說,不能與時俱進的企業、缺乏安全感的工作環境、沒有成長性的發展空間,終究不會是好歸宿。
所以豐興為了提升在職人員素質與工作效率,進而儲備更多人才,對於教育訓練的投資相當重視。除了每季由各課提報廠內訓練計畫,並由教育訓練推行小組追蹤執行進度外,為了經驗傳承,也進一步推動教材電腦化,規畫電子教材資料庫,開放員工線上學習。不但能讓員工有更寬廣的視野,避免本位主義,也因為了解其他單位的工作專業,更能促進團隊合作。
我們也鼓勵員工參加廠外機構舉辦的各項研習課程,包括語文、專業技能訓練等,並協助他們取得相關證照。為了能夠掌握國際間產業最新的脈動,除了會派員參加國內外相關研討會外,也持續與國內外特殊鋼軋煉專業廠商簽訂合約,積極引進最新技術及品保體系,還派員至國外進修,以提升研發人員的素質。
統計2006年豐興所舉辦廠內的教育訓練課程有789堂,開課時數共計2,692小時,已經超過許多大專院校單一學院一整學年的開課量,參與人數計有3,989人次,也是員工人數760人的5.25倍。參與廠外相關機構教育訓練課程計47項,上課時數達2,766小時,參與人數共139人次,平均每六名員工就有一名曾參與廠外教育訓練。我的想法是公司如果可以學校化,將是提供員工追求知識最便捷的管道,如此一方面可以幫助員工自我提升,另一方面,員工的學習績效也可以直接在工作中體現。
我相信對人的投資其實也是企業之間的一種競爭。而且不論是資訊科技業或是傳統產業,都不可能自外於這種競爭。就好像企業要製造產品,必須先找出市場到底要什麼,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甚至是為市場創造需求,才更有壯大的機會;企業也必須提供人才需要的資源,找出員工要的是什麼,協助員工成長,才能夠享有「人」所帶來的好處。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