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出版的324日美國《時代》週刊就2008年的世界發展大勢作出展望,評出了即將改變世界的十大新想法。不過,讀者應該能夠看出,這十大想法的出發點更多地還是美國,所以我們也可以看作是改變美國的十大新想法
  1.美國霸權終結世界共同發展

  21世紀將顛覆我們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傳統看法。20世紀結束了歐洲對世界政治經濟的統治,而新世紀裡,隨著中國、印度和巴西等新興國家持續發展並在國際舞臺發出自己聲音,我們會看到美國的霸權地位也很快會終結。

  然而這些變化將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國際政治經濟洗牌。以前的那種民族國家之間互相爭奪市場、霸權和資源的國際政治生態無法再適用於現在。當下人類面臨的挑戰來自於可持續發展的命題——保護環境、防止人口過快增長和縮小貧富差距等。要解決全球性的問題,需要全人類的通力合作和不懈努力。

  2.服務員消失了

  1916年,美國人桑德斯開辦了歷史上第一家超市。在那個時代,商店本來意味著你在櫃檯前告訴售貨員你想要什麼,他返身去拿給你。而桑德斯的超市里,顧客們可以自由在貨架之間徜徉,挑選商品,這樣的革命性創新和後來的ATM機以及加油站自助加油一樣,大大影響了相關行業的運行模式。

  時至今日,當我們越來越習慣利用新技術自助購物買票的時候,精明的商家也趁機更加深入推廣這一消費模式,藉以削減成本。NCR(櫃員機製造商)推出了一款新系統,使顧客不但可以自助購買商品,還可以自助退貨。英國零售商樂購集團在美國的新超市全部採用自助結算收銀台。賓夕法尼亞州的自助急診掛號系統更絕:病人在終端前需要做的只是根據自己疼痛的位置,觸摸一下螢幕上的人體圖案對應部位。

  問題在於:通過這種方式,取消了服務成本,一部分繁雜的工作轉嫁到顧客身上,商家的生產率大大提高了,而我們顧客則變成了沒有工資的服務員。

  3.進入後明星時代

  經過一百年的發展歷程,電影明星和電影行業是否已經成為陳舊過時的一門藝術?那種靠大牌明星保證票房的模式似乎正面臨改變。例如今年好萊塢最火的不是湯姆·克魯斯,而是加拿大的艾蓮·佩奇。她演出的獨立電影《朱諾》一片獲得各界讚揚和觀眾的無限厚愛,影片更是得獎無數,風頭完全蓋過了傳統好萊塢大牌明星。

  事實上當今好萊塢電影工業的絕大部分收入都是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劇作家和沒有任何明星的動畫角色創造的。電影業巨頭們已經認識到大明星不一定帶來豐厚收入。例如現在最大牌的雷特福德、湯姆·克魯斯和梅麗爾·斯特裡普去年秋季連袂演出的電影收入,只有區區1500萬美元。如果是這樣,好萊塢就應當停止過分養肥幾隻明星獅子的行為,轉而培育更大基數的羊群。

  4.“消極教育問題

  過去20年對極端主義的研究一直停留在一個問題上——人們為何加入恐怖組織?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個問題其實距離真正的事實只有一步之遙。在這個問題的指引下,我們研究越深入,所得到的結論就越發混亂不堪。美國紐約警察局2007年的恐怖主義研究報告結論稱:有潛力成為恐怖主義分子的人,是正常生活中的正常人。人們參加恐怖主義組織的原因並非貧窮或宗教,而是尋求生命意義和方向的衝動。

  而今,最新的研究課題是:人們為什麼離開恐怖主義組織?這是一個更聰明的問題。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對13個恐怖組織的28名前任成員進行的調查顯示:他們離開恐怖組織的原因驚人地相同,那就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導致了信念的崩潰。美國正在伊拉克和其他地方對在押恐怖分子進行消極”(消除極端主義)教育。

  5.廚房化學

  現在對烹飪有兩種態度:一種是傳統的模糊做法,另一種是精確的化學實驗室做法。儘管自然主義者對後者反對聲浪很高,卻無法阻止人們以更加科學的方法研究自己的飲食。傳統意義上,我們烹飪的方式近乎愚蠢——拿叉子捅肉,再和生肉比較硬度以確定是否烤熟,把麵條甩到牆上看是否已經煮爛,抑或把鹽倒進手心掂量是多是少(編者注:聰明的中國人可不用這樣,一句精鹽少許全解決)。如果我們都用傳統烹飪方法製藥,那麼我們早都死翹翹了。新式烹飪法意味著你要更細心的加工食物,你可以依靠現代智慧廚具,例如有渦輪通風裝置的爐灶可以非常精確地調節溫度,感應式電磁爐可以比煤氣灶節省兩倍的能源。而這些都不是我們人力能做到的。在將來,烹飪書中應該不乏以下詞句:“60度和61度下煮出來的雞蛋味道相差懸殊。

 6.地理工程學

  一個本不該告訴你的事實——我們也許無法阻止地球變暖,到2013年,地球的北極也許將迎來無冰的夏天。京都議定書簽定後十幾年來,我們始終沒能達成減少二氧化碳減排的目標。對此危機,多數人的反應是繼續大聲疾呼,推動環保。而也有一部分科學家已經平靜地接受現實,開始考慮從另一個角度解決問題——那就是地理工程,例如在太空中佈置反射鏡,反射日光、將全球的房頂塗成白色減少吸熱或給海水加鐵,增強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等。

  7.新節儉主義

  呼籲節儉在美國是老生常談,儘管美國人從未聽進耳朵裡去。根據歷史學家的記錄,從上世紀40年代,美國報章的頭版就斷斷續續出現債務威脅民主的警告以及厲行節儉的勸諭。然而我們看到的是,美國人從未放棄在經濟繁榮時期肆意借債揮霍的機會。如今隨著次貸危機的深化,大家開始意識到:美國人無法還清他們欠下的房屋和信用卡貸款。於是新節儉主義的呼聲又起,也許美國人還需要整整一代來認清事實:他們不可能通過信用卡消費積分變得富有。

  8.強制健身

  隨著美國人體重的增加,冠心病、糖尿病和中風的危險也在增加。美國公司的老闆們變得越來越強硬——雇員們必須改善自己的健康,要麼健身,要麼走人。

  造成老闆們如此抓狂的原因當然是醫療保險的負擔過重。羅斯福總統的新政把醫保一項排除在外,給員工上醫保成了企業的負擔。人們認為這是美國資本主義優越性的體現:政府可以甩開這個負擔,由企業買單。現在企業老闆們不幹了:上世紀60年代,美國企業的年均醫療支出是270億美元,到2005年已經達到了令人髮指的2萬億!

  9.造就正宗性

  正宗一詞正成為商家競相使用的廣告語,儘管在不同情境之下其含義很難界定。

  商學院和研究機構也在挖掘正宗性對於商品市場的影響。傳統經濟學認為:買家都是理性的個體。例如是否買一把鋤頭取決於其用途和支付成本。

  然而新時代的研究表明:消費者經常作出愚蠢而非理性的決定。為了在非理性的消費群體中找出規律,正宗這樣一個概念非常必要。每個人都有其認為正宗的偏好,譬如蘋果公司的Ipod在有些人眼裡看來是華而不實的無用東西,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其代表了卓爾不群和獨立思考——也就是他們眼中的正宗

  10.耶穌認祖歸宗

  基督徒認為希伯來文化中的猶太人很教條主義地拘泥於他們和上帝訂立的契約,而基督教遵循的則是耶穌與上帝之間的愛之契約。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就是這麼認為的。

  但現在,各地的神學院都開始教育學生要研究原典:如果你對前後文的理解錯誤,那麼你對耶穌的理解必然也不正確。

  在此基礎上,人們開始承認耶穌生來就是個猶太人。在他那個時代,他和信徒保羅自認為是猶太人,遵循的也是猶太教的傳統,耶穌腦子裡裝的都是猶太人的信仰(例如淨身儀式和地上天國的概念),儘管他們創立的宗教後來演變成了另一種信仰。

  (美國《時代》週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頑皮x2的臭爸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