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定律




之前職場上遇到很多這樣的人,不思自我進步,反而利用職務,去篩選掉能力較優的部屬或候選人!

真是可悲~~


帕金森,英國歷史學博士,曾在哈佛大學擔任教授。1957年,他在馬來西亞一個海邊度假時,悟出了一個定律,後來他將自己思考的結果發表在倫敦的《經濟學家》期刊上,一舉成名。

歷史學界一向有史學、史才、史識之說,但作為歷史學家的帕金森先生,與自己的同行相比,更具有面對真實的勇氣和對歷史、社會的責任感。

帕金森教授是典型的英國人,富有幽默感而又孤高自傲,《帕金森定律》一書出名以後,他的演講更是座無虛席。

《帕金森定律》一書出版以後,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在美國更是長踞暢銷書排行榜榜首。

直到今天,現代公私機構仍然沒有完全解決人員膨脹、效率低下的問題。帕金森教授對機構病症的獨到觀察與尖銳批評,仍然值得任何機構的高級人員進行參考與反省。

不稱職官員的三條出路

在《帕金森定律》一書中,帕金森教授對於機構人員膨脹的原因及後果作了非常精彩的闡述:

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

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幹的人;
二是讓一位能幹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
三是聘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

這第一條路是萬萬走不得的,因為那樣會喪失許多權利;第二條路也不能走,因為那個能幹的人會成為自己的對手;看來只有第三條路可以走了。

於是,兩個平庸的助手分擔了他的工作,減輕了他的負擔。由於助手的平庸,不會對他的權利構成威脅,所以這名官員從此也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兩個助手既然無能,他們只能上行下效,再為自己找兩個更加無能的助手。

如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領導體系。

這部分闡述是《帕金森定律》一書中的精華,也是帕金森定律的主要內容,常常被人們轉載傳誦,用來解釋官場的形形色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頑皮x2的臭爸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